改革者要主动研判舆论,化解矛盾,推进改革
主持人:为了一致前行,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当前的改革者应该如何对待社会舆论?
乔新生:构建中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其重要意义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不仅要在理论上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在行动上有充分的准备。
改革者应当有广阔的胸怀,不断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于来自国内外的明枪暗箭,应当勇敢地迎接挑战,对于国内出现的各种声音,应当积极地加以引导。对于批评中国的声音特别是批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声音,不能充耳不闻,而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详细解释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系统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使改革成为全民共识。
只有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改革舆论氛围,让每一个公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使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成就。近一段时间,围绕着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说明,如果只是有正确的发展目标,而没有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没有在民主协商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改革措施,那么,“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只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在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原则指引下达成共识,全面深化改革才不会激化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推动形成活力韧性的“改革舆论场”,必须处理好“动”、“导”、“控”的关系
主持人:怎样引导舆论进而形成有利于促进改革的“改革舆论场”?
孙成尧:今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有学者将改革的舆论导向比作一部汽车,一是有发动机和轮子,是管速度、管能量、管起动的,没有发动机,汽车的能量就无法释放,没有轮子就不能起动、前进;二是有方向盘,是管路线、管导向的,没有方向盘,汽车就会左右偏向,就达不到目标;三是有刹车,是管调控的,没有刹车,汽车缺少自制,就有可能翻入悬崖危路。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和贴切。确实如此,改革的舆论导向,必须处理好“动”、“导”、“控”的关系。
“动”,就是舆论宣传的先导作用。改革的舆论宣传,必须走在改革潮流的前头。先导,就是当改革的趋势正在形成,改革的客观要求已经具备,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还没有把握住这种趋势,还没有自觉意识到这种要求的时候,作为舆论先导的报纸等媒体,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见识和勇气,揭示这种趋向,回答这种要求,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改革前行。“导”,就是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说到底,就是全面、科学、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决反对错误倾向。“控”,就是舆论宣传的调控作用。舆论的调控,就是要增强宣传的科学性,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要把问题搞清楚,防止分析不当,造成误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