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中华文明的伟大转型(2)

走向现代:中华文明的伟大转型(2)

摘要:67年来,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集中表现为传统的统一国家成功地实现再造和新生,传统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延续和升华,传统的家国命运共同体获得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全新经济基础。

实现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仍需锲而不舍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还要继续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可以肯定,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进程中还将产生许多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我们仍然需要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继续走下去。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几亿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比较简单低端的劳动;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中有不少人和现代农业存在隔阂,他们只能算是正在跨入而不是已经跨进现代文明的大门。实现中国农民的现代转型,可谓任重而道远。又如,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依赖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科技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仍显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这就是大而不优、大而不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中国经济推进到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需要继续艰苦奋斗。再如,中华文明现代转型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扩张,导致“民多欲而上下交征”,一些人的物质欲望被释放、被纵容,信奉资本至上、财富至上,崇尚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拜金主义。中华文明现代转型,需要努力克服这些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与主导地位。

还有一大挑战来自中国与世界日益密切的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密切,世界经济的停滞、衰退、萧条和危机,恐怖主义对政治稳定、国家安全的巨大威胁等,都有可能阻滞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全面完成。面对这一全新挑战,如何有效促使互利共赢取代先前盛行的零和博弈,交流互鉴取代曾经横行无忌的干涉主义,使经济全球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益契机,为中华文明现代转型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

近代以来,众多国家在类似挑战面前曾经张皇失措,中国则有信心也有能力全面完成各项转型任务,解决好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问题。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发展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有13亿多人口,先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口红利。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庞大的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知识群体,这筑牢了将整个发展转变为依靠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有8800多万党员,具有从中央到基层统一行动的极强动员能力,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一支具有超强组织性的力量。面对各种新挑战,我们党正努力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改进党的作风,切实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有效解决权力寻租、利益固化等问题,并能举全国之力应对各种新情况、新挑战。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7年的发展,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同世界的深度互动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我们把创新摆在空前重要的位置,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一定能如期全面实现。

(作者为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