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的成长、才干的施展需要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还需加快推进。因此,进一步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真正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
一要培育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创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创新充满了艰难和风险,创新文化的一个核心就是敢为人先、宽容失败。所以要大力培育中国特色创新文化,加强各类媒体对创新的宣传力度,报道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树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倡导崇尚创新、勇于探索、创业致富的价值取向,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文化,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要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科学精神的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探索,勇于批判、开拓创新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科学精神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推进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与普及,进而体会、探究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背后所蕴含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各类科研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重塑科学公信力,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创新、支持创新、服务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要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鼓励学术争鸣,提倡敢于发明和创造的学术自由,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
此外,加强创新服务,提供创新创业沃土,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建立要素集成的创业创新一条龙服务平台,使创新创业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核心环节。
(执笔:秦 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