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哲学思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哲学思维

核心要点:

■ 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总体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制造业和房地产供给过剩、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五大政策支柱”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学会“弹钢琴”,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

■ 精准思维强调具体和实效,要求施策精准到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上要着眼于打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致力于打歼灭战,抓住关键点,精准地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还可能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分析研究经济运行规律、总结汲取国内外应对经济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关键矛盾、核心问题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哲学高度出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分析判断经济形势要有辩证思维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要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善于牵住“牛鼻子”,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首先要解决对经济形势“怎么看”的问题。对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要讲“两点论”。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在新常态下呈现新特点。长期看,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近期看,则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还要讲“重点论”,新常态下的主要矛盾是供需关系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表现为供给侧的结构性、体制性和素质性突出问题。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总体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制造业和房地产供给过剩、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其次要解决经济发展“怎么干”的问题。既然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供需错配,并且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那么解决问题的发力点就必须放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均衡向高水平供需均衡的新跃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