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情结

我的长征情结

摘要:长征沿途留下了很多宣传标语和石刻口号,"平分土地"是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刻下的最大的标语之一,每个字高7米,宽5.3米,相当于一座三层楼房大小。当年协助红军錾刻标语的老乡说,红军说话算数,说打土豪分田地,就给老百姓分田地。

大家好,我叫陈荻芳,是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的主任编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我的长征情结》。

我参加过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摄制工作。最令我难忘的是,参加拍摄过四部长征系列电视节目,共78集,2100分钟,其中三次担任总编导。

三十年前的1986年,我刚从总参调到央视军事部,正赶上拍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10集电视连续节目《长征生命的歌》,初来乍到,担任编辑,知道了很多关于红军的传奇故事和有趣的细节。比如四渡赤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为什么说红军会那么神呢?除了党中央、毛主席正确运用战略战术之外,掌握敌人情报也很重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信息战。当时红军从国民党部队缴获了一部电台,敌人开始不知道,还在电台里狂妄地直接用明语对话。红军通过电台既了解了敌人动向,又故意用敌军上司的口吻发出指令,调动敌军的主力部队晕头转向地朝相反方向去追赶。尽管后来敌人发现了情况,修改了密码,红军又想办法破译了密码。这才有了《长征组歌》里“四渡赤水出奇兵”、“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几句经典歌词。这部电视节目获得了全军专题片特等奖。

第二次拍长征是在时隔10年后的199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这次我接任了总编导,我首先想到的是,10年前我们釆访到了当时健在的红军聂荣臻、徐向前两位元帅,这十年间,这两位元帅先后离开了我们,随着肖劲光大将的辞世,十位大将也都离开了我们。我要利用这次机会尽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抢救性地采访拍摄,我特别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来演播室主持节目。这一次,我们釆访和收集到张宗逊、洪学智、肖克、张爱萍等十位上将,以及部分开国将领、后来转到地方的领导人、红军后代、国际友人、党史、军史专家以及原国民党官兵等,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影像素材。其中,原红一方面军团政委郭林祥上将,讲述了红一方面军从离开中央苏区的8万多人,到陕北只剩下一万人左右的悲壮历程。原红二十五军团政委王诚汉上将,讲述了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身先士卒、屡建战功,不幸于会师前英勇牺牲,3400名官兵跪在政委牺牲的河边,高喊“我们要政委”的悲壮故事。原红二方面军师政委廖汉生中将,讲述了在阿坝草地上只比他小一岁的警卫员把煮好的牛皮草鞋底给他吃,说“你是首长,还要管事”,这种可以牺牲自己来保全同志生命的感人故事。原红四方面军88师政委郑维山中将,讲述了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朱德总司令一早来看他们,没有打搅他们,坐在凳子上等他们醒来,并和蔼亲切地和他们谈话的经过。原陕北红军军长何晋年少将,讲述了迎接红二十五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难忘经过。这些亲身的经历,真实、生动、感人,我把这部电视节目的名字建议定为《长征·英雄的诗》。她和10年前的《长征•生命的歌》,被当时广播电影电视部的领导评价为"堪称姊妹篇"。这次长征节目,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一等奖。

两次拍长征,当时在社会各界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但受到篇幅的限制,还有很多长征的内涵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特别是长征中的许多不可能,最终都成为了可能,这是为什么?我特别想要用充分的时间、足够的篇幅,不断深入采访,逐步深度解读,由此引发了我要第三次再拍长征的渴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