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情结(2)

我的长征情结(2)

摘要:长征沿途留下了很多宣传标语和石刻口号,"平分土地"是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刻下的最大的标语之一,每个字高7米,宽5.3米,相当于一座三层楼房大小。当年协助红军錾刻标语的老乡说,红军说话算数,说打土豪分田地,就给老百姓分田地。

时间很快到了2004年,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我选择了与70年前,也就是1934年10月长征开始作为节点,同步制作,同步播出,提前筹划了方案。正当我满怀信心要报选题时,接到了部队要我退休的命令,这个时候,我没向组织提出任何其他要求,而是诚恳地希望再拍一次长征,片名为《解读长征》,每周一集。广告语是:与七十年前时空同步,用今日观点解读长征。

我们摄制组人员很精干,军事科学院长征专家徐占权、撰稿人李凯军,主持人唐剑都是一个顶几个用。一个28岁的年轻编导,每周通霄达旦好几夜。有一次他无意抓自己的头发,竟然一把把脱落,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刚刚生完孩子不到两个月,就参加了摄制组,一干就是一年。我当时也已经年近60岁,心理压力大,右腿膝盖突然积液肿涨走不了路,咬着牙靠打针吃药坚持工作。我和摄制组一道勇敢地挑战了拍摄播出、经费筹措、身体透支的极限,节目收视率稳中有升。

支真正有文化的革命军队。

为了真实体验,我们还把演播室搬到了红军两次渡赤水河的二郎滩渡口现场,泸州电视台把转播车开来了,还专门找来了当年为红军渡河的老船工现身说法,请房东乡亲讲述当年的红军英勇打仗、纪律严明的所见所闻。

《解读长征》从开播到2005年10月,整整一年,共播出了53集,完整地解读了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程。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还有一年的长征历程,以及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都没有拍,这成了我当时心中最大的遗憾。

2006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央视国际电视总公司,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要拍摄一部电视节目,邀请我担任总编导,这是我第四次拍长征,她又一次圆了我的梦。我深思熟虑后感到,红军从1934年10月被迫转移,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到1936年10月胜利大会师,这两年创造的奇迹,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绝非偶然,她所产生的长征精神,前与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后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因此,我找到了展示长征精神承前启后的切入点。

1950年4月13日,我国最长的川藏公路北线破土动工,担任筑路总指挥的就是曾经三过草地的老红军陈明义将军,他率领7万大军发扬长征精神,奋战了4年半,在1954年12月25日,全长2412公里的川藏公路北线修通了,然而,有3千多名筑路官兵和民工,长眠在了这条西部天路上。这条天路平均不到1公里就有一位烈士倒下,这条天路就是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这条路就和长征

长征沿途留下了很多宣传标语和石刻口号,"平分土地"是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刻下的最大的标语之一,每个字高7米,宽5.3米,相当于一座三层楼房大小。当年协助红军錾刻标语的老乡说,红军说话算数,说打土豪分田地,就给老百姓分田地。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军旅书法家李铎从标语的数量上,内容上,视角上,特别是用什么样的字体宣传效果最好等方面,解读了红军是一路一样曲折和艰难,结果又绝处逢生走向胜利。因此,我提议这部片子的片名确定为《长征·胜利的路》

参加四次拍长征,越拍越有感情,也是我从40岁到60岁之间完成的,这整整二十年成了我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岁月,我很欣慰,也很享受。我虽然已经退休12年了,但心里总是念着长征,长征是一个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我希望和热爱长征、研究长征、实践长征的朋友,把弘扬长征精神的使命担当起来,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为新的起点,并永远成为常态。我还希望有朝一日,用我四次拍长征的经验和资源,和我们年轻的电视工作者一起,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再拍摄一部电视片,片名就叫《长征复兴的梦》!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