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畏:“民主典范”的假民主和反民主(3)

何畏:“民主典范”的假民主和反民主(3)

美国式民主制度,已成为美国征服世界的意识形态利器。“民主”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博弈中的一张“百搭牌”,可以任意解释,百变其身,为所欲为。在国际关系中美国从来就不讲民主,而是以“世界领袖”替天行道式的霸权作风,干涉别国内政,践踏别国主权。

把世界各国与美国巨大的财富差距合理化,是美国全球意识形态教化的重要目标。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应该是人道主义的基本逻辑,这一逻辑自然要求在国际关系上应当合作共赢。美国的国际关系原则及其行为与此完全相反。从乔治·华盛顿1789年4月30日宣誓就任总统到现在227年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本土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的大国,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军火财,直接间接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工业生产比重从战前在资本主义世界的36%提升为53.9%,控制了国际贸易的1/3,世界黄金储备的3/4。

美国人过着世界上少有的奢侈生活,却不能容忍它的非盟友国家的人民也过上像美国一样富裕的生活。美国人口不到全球的5%,却消耗了全球20%的能源、16%的淡水、15%的木材,生产10%的垃圾,排放25%的二氧化碳,这些巨大的资源支撑着美国人的奢侈生活,这是吸引世界人民眼球的基础,也是美国人向世界炫耀美国价值观的资本。既然美国要弘扬所谓“普世价值”,按理说,让全世界的人都过上美国人式的富裕生活,应当是美国“普世价值”的逻辑使然和实践要求,可是,美国对世界的价值观宣传与它的真实想法是不一致的。2010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出访澳大利亚前夕接受澳大利亚电视台专访时,通过电视镜头毫不遮掩地说:“如果10多亿中国人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试想:如果连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富裕都不能容许,美国的所谓“普世价值”还有什么普世内容?其普世标准又是什么?人道性还有什么实质内容?

人道主义干涉是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干涉别国内政、践踏他国人权的意识形态新教条。从阿富汗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在未获联合国授权、也未得到该国合法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以人道主义干涉的名义对一个又一个主权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粗暴军事干预,不仅大量平民死于无辜,而且导致了世界近代以来的最大难民潮,制造了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骇人听闻的人道灾难。人道主义干涉成为美国及其西方伙伴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文化利益的新模式。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基础是“人权高于主权”。但是,美国政府在处理国内问题时,当国家利益与人权发生矛盾时,人权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比如,隐私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可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对互联网上的个人邮件、信息、通话、微博、微信等大范围监听、监视,无论是外国人的还是美国人的,无论是普通百姓的还是外国政要的,连美国盟国的领导人默克尔的手机、邮箱,都在监听监视范围。在其言行不一、双重标准的背后,是美国的唯我独尊和利己主义。

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曾呼吁,美国政府应当把“公信力”作为“外交商品”。早在1963年美国罢黜南越傀儡总统吴庭艳时,基辛格就说:“我不喜欢让别人觉得我们是在心狠手辣地弄权。我们的历史角色始终是用人类理想和最深切的希望来定义自己。如果我们失去这一宝贵遗产,一时的成功将会毫无意义。”([美]戴维·米尔恩:《美国外交思想家与1968年之前的基辛格》,宋奇光译,载《新华文摘》2016年第14期)基辛格的这种理想主义式的表白,在美国冷酷现实的利己主义的面前,是多么苍白无力而又耐人寻味。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