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许多创新和意想不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将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发生
可以说,互联网技术影响了人类社会,并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如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变革的最大根源。美国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是推动互联网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是新能源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新一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工业4.0”概念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与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说法不同,德国“工业4.0”认为,在制造业领域,将各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融合在一起,相互联网的众多“信息物理系统”形成了“工业4.0”。
德国“工业4.0”与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都基于互联网,都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许多创新和意想不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将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体经济将伴随新工业革命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工业4.0”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对制造业的模式造成了转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将发生巨大转变,必然也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传统制造业或许还会存留在市场中,但是为了应对新的竞争对手,它们的经营管理者一定会在工业革命期间改变它们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业务功能。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新事物,更重要的是紧随其后的消费文化转变和社会转型。
“工业4.0”代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后是智能制造,是向效率更高、更精细化的未来制造发展。与此同时,过去的制造业只是一个环节,但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向制造业环节渗透,网络协同制造已经开始出现,未来制造业将通过基于价值链、工程链的企业间广泛合作,实现联结人力物力、信息数据、资金、能源的物联网世界。制造业的模式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它会打破传统工业生产的生命周期,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构成了闭环,彻底改变制造业以往仅是一个环节的生产模式。在网络协同制造的闭环中,用户、设计师、供应商、分销商等角色都会发生改变。与之相伴而生,传统价值链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破碎与重构,城市与郊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平衡将被打破。大企业转向价值链、工程链的上游;中小企业则转向灵活多变、可应对多样化需求的下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