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多元的欠条已发黄 她却从不催要
村里条件有限,为了节省开支,韦琳的卫生室里冬天不生火,也没有电暖气等任何取暖设施,她的手经常冻得又红又肿。韦琳的手里有一摞陈旧的处方笺,这些处方笺近乎发黄,纸角起卷,最早的日期定格在2004年。处方笺上记载着村民欠她的药费,大体估算下来,有将近两万块钱,可她一次也没有上门催要过。村里的刘芳美大娘说:“我们不过来送,她从来不会主动问我们要药费。”
“我们这儿穷,乡亲们看病也没什么钱,他们打完针拿了药,忘了来还钱,我也不要了。”韦琳说。韦琳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网上定价1.27元的药,自动进位成了1.3元,她也要告诉乡亲,这药本来多少钱,我“拐”了你三分钱。20年来,她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
韦琳(左)在询问村民的身体状况。图片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对于大病患者和困难老人,她总是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除了减免医药费,她上门看病的时候还不忘给病人送去馒头、米、花生油等生活用品。冬天山村温度低,水管冻住后,老人用水不方便,韦琳会趁着输液的间隙,帮老人挑水,把水缸装满才离开。有一次村里的一个五保户病倒在农田里,她赶紧带着血压计等设备去给人看病。后来,她去老人家里回访,还顺便买好馒头、菜送去。
女儿问她:“妈妈,我想吃一根糖葫芦你都不舍得给我买,为什么对病人你却这么大方?”她告诉女儿,“他们更需要关爱。”现在,渐渐长大的女儿学会了体谅母亲,也继承了韦琳的热心肠。放学回家,她经常帮妈妈送药,给村里的老人跑腿、搬东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让韦琳很是欣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