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兆雷:关于法治建设的几点理性思考

王兆雷

王兆雷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1109/920049.shtml

精彩观点一:http://www.71.cn/2016/1109/920051.shtml

精彩观点二:http://www.71.cn/2016/1109/920050.shtml

   PPT:http://www.71.cn/2016/1125/922412.shtml

大家好,今天讲座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法治建设的几点理性思考,特别是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解读一下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在中国5000年的文化中,汉唐盛世时期对法治的认识是,司法和刑法都属于理治的范围。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县里有人犯法,县长和法官都会感到很难过,因为县长和法官有一种感觉,就是作为县长和法官没有把管辖内的民众教育好,而让他们犯罪,这是县长和法官的失责,所以县长和法官都会感觉难过。由此可见,汉唐时期的教育和司法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教育和司法联系在一起,就能做到视民如伤,官员就会有视民如伤的情怀。将老百姓的疾苦视为自己的疾苦,将老百姓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这就是汉唐盛世的时候作为父母官视民如伤的具体表现。

白居易写过一句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死囚四百来归狱”讲的是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长治久安,快要过年的时候,唐太宗想到监狱里还有四百个死刑犯,于是跟他们约定让他们回去和家人团员,但是正月十五之后他们要再回到监狱里服刑。这四百个人非常感激唐太宗,回到家跟家人团团圆圆过大年。过完年之后,这四百个死刑犯都回到了监狱。唐太宗知道之后很高兴,就对这些人进行了赦免。

“怨女三千出后宫”讲的是唐太宗认为后宫不需要三千佳丽,因为她们留在后宫就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结婚生子,所以唐太宗就把这些宫女都放出宫去,让她们到民间嫁人。那个时候,法律和教育是融为一体的,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理性思考,就是政治也好、法律也好、教育也好、文化也好、国家政策也好,一定不能远离社会治理的方向,一定要跟老百姓的想法融为一体。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就是什么事都打官司,电视上甚至还教你如何打官司。打官司,要么是为了钱,要么是为了房,要么是为了交通,反正方方面面打官司的事情特别多。这是与传统社会不一样的地方。传统社会中,孔子的思想是“无诉”,就是尽量不要打官司,所以现在这种忙着打官司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另外,我们对上访问题也应有所规范。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是不提倡打官司,而是要讲道理。什么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大道之行,正大光明,都属于道的范畴。我们经常会听到老百姓说“做人总该讲道理吧”。而过去老百姓是信访不信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德主刑辅,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