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曹保明(2)

摘要: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在不停转动的轮子,他怕追不上知情者、传承者老去的速度,听不到他们的诉说;他怕来不及记录传统村落里的文化,它们就已被改变;他怕的太多,所以他从不敢懈怠。抢救东北文化遗产,是他终身不能舍弃的事业,他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2016年9月,曹保明入选“中国好人榜”。

2.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

2015年4月初,吉林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办公室等机构联合发起了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文化工程,对在册抗战老兵实行全覆盖寻访。曹保明带领63名志愿者,在全省九个地区乡(镇)对两百多名抗战老兵进行了考察、调研、采访。调研期间,只要有一丝线索,曹保明都不辞劳苦前往采访,以获取珍贵的第一手资料。5月1日,他冒着大雨前往老兵张林家时,老人的棺材都准备好了,曹保明含泪记录了老人的口述史……还有老兵王明,接受志愿者们采访十天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工程进行到后期,百分之八十的整理材料反馈回来时,曹保明才发现,原来这些“材料”(口述史)大部分是在老兵口述录音的基础上原封不动地交上来的,很多内容都一片混乱,在毫无顺序的述说原稿,根本无法阅读。这怎么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新组织,重新编辑,重新回炉。曹保明决定亲自动手,决不能放弃这批珍贵的遗产。他立刻带上这些“原始”的各式各样的口述初稿,买了一堆方便面,用麻袋背着,找了一家小旅店,他把手机一关,门一锁,就开始了日夜的奋战……遇到看不懂的口语、地名、番号,他就立刻打开手机直接询问采访者本人。这期间曹保明不断叫来志愿者,把实在“改”不了的稿退给他们,让他们重新去见老兵,去和老兵一一沟通,这种工作量简直无法计算……那些日夜,曹保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曹保明(左二)采访抗战老兵孙庭江(左三)。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曹保明采访抗战老兵张杰。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一切都是为了老兵口述文化遗产的真实、科学、完整,而又具有文献和档案价值,经过两个星期的日夜奋战,《抗战老兵口述史》终于成稿。全书共记录了121名老兵的口述史,其中老兵陈同安、孙庭江还在2015年9月3日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9·3”胜利阅兵式。

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这项工作共召开了三次中期工程推进会,经过多次审稿、修定,最后完成。全书共上下两卷,上卷为“口述史”,下卷为工程的文件、工作图片和历史图片,共60多万字,1000多张图片。这部记录红色文化记忆的珍贵文本、重要文献,已交由吉林省档案局接收入档。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