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芝鸿:六中全会《准则》的鲜明主题和亮点(2)

施芝鸿:六中全会《准则》的鲜明主题和亮点(2)

截至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我们党严肃查处的222名中管干部中,不乏省委书记、省长、部长,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特别是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人,不仅在经济上贪婪,而且在政治上野心膨胀、权欲熏心,大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给我们党的形象和威信造成严重损害,给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带来巨大破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中央出现腐败问题对我们党伤害最大,中央领导层的腐败分子对中央团结统一的危险最大。”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中,有21处提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这“一个重点”和“一个关键”。这就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达摩克利斯利剑悬在了这些“重点”和“关键”人物的头上,而把党内党外监督的尚方宝剑交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手里。

这个重要论断还揭示了“一个灵魂”,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花大气力抓好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这个灵魂。习近平同志在六中全会上的两次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他指出,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启迪我们:党内政治生活中包含着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而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又会反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活。因此,从政治文化这个灵魂抓起、从这个本原和根子上抓起,才能从源头上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真正落到实处。《准则》从12个方面提出了党员、干部都应该一体遵守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既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又为推进党内政治生态修复和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拓展了其理论和实践的空间。

属于精神范畴、属于“软件”建设的党内政治文化,用我们党的党言党语来说,应该包括政治理念、政治规则、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操守、政治伦理、政治修养、政治胸怀、政治风度,等等。而这些都会从对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等方面,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会付出很大代价。他还说,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等人不是不抓干部,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意图出发抓干部,搞团团伙伙、小圈子,划线的标准就是对他们本人忠不忠,能不能给他们输送利益,能不能为他们所利用。对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他们不仅不制止,而且拿来为自己所用,甚至指挥干部干坏事。他们带坏了一批干部,也害了一批干部。这些人成了政治上的“污染源”,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全党同志要记取这个深刻教训!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落实《准则》《条例》,切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此推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加强党内监督,推动修复党内政治生态,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