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话彰显文化自信

通过对话彰显文化自信

摘要: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和源头,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有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自觉,同时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有正确的认识,在世界文化新格局中,形成一个“源于自己而属于世界”的崭新文明体系

●文化遗产在今天不仅是古代文明的记录和见证,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平等对话、和平共处的纽带和桥梁,对古代文明和文化遗产保护给予关注和重视,有助于提高文明古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参与程度,提升人类社会面向未来的能力和水平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的第四个自信,如何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成为当下中国的时代课题。

弘扬传统文化 实现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和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衍生出了中国近现代文化,也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在历史长河中,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积淀起如此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中外的四大发明等,都令世界惊叹不已。早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东西方世界先后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后来人类精神文明的大格局,有西方学者将这个伟大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当时,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光彩夺目,使得中华文化在人类思想文化发轫之始,就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大唐盛世,以及康雍乾时期的大清盛世,中华传统文化在开放的环境中因频繁的双向交融而越加活跃,文化之帆也愈加远扬。

从现实的迫切需求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上是文化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可见,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实力却未与之匹配,以至于精神层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中国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为有利的软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举。

担负大国责任 倡导包容互鉴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国家主动作为、文化单位认真行动、人民群众积极实践。在此,中国作为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受益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作为正在崛起的文化大国,应该担负起自身的国际责任。今天,人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站在全球文明的高度,吸收自古以来重要文明的成果,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源于自己而属于世界”的崭新文明体系。中国作为对世界负责任的文明古国,需要从全球视野考量资源配置,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体系,实现更大范围的包容性发展,推动建立更加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应积极推动文明古国之间的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共同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处世之道,复兴灿烂辉煌的古国文明,建立世界文化新格局。这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建设文化强国须有的文化自觉以及现实世界的迫切要求。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佳话:西汉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三位求法高僧法显、玄奘和义净先后到达印度交流佛教文化,唐代各国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长安,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等,中华文明兼取众长、以为己善;而中华文明的成就,从丝绸到瓷器、茶叶,从医药到烹饪,从哲学到文学,丰富了世界各国民众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惟开放才能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惟开放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双方的文明发展。中国当下要增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从文化大国成为文化强国,需要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觉醒,同时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等有正确的认识,以使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面对新环境、新时代时能够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竞争发展格局中具有自主能力、取得自主地位,从而实现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同进。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