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2)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2)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应成为当代青年思想与行动指南。

利用“互联网+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力

当前,国内互联网形成这样一个怪像:只要牵涉到公权力,无论事态真假,总会遭到网民的非理性质问与怀疑。此怪像的形成,与互联网群体极化有关,也与马克思主义遭遇信任危机有关。而要解决该危机,就需要从教育入手,教育是接受真理和改变乱象的最重要手段。诚然,“互联网+教育”是最佳选择。

“互联网+教育”是与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不同的“授之以渔”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以一个无边界无时间限制的网络、一个连接两边的移动终端为基础,为百万学生提供实体学校与网络学校、面对面教授与跨国度联网视频教授等更广阔、更便利、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纳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互联网+教育”通过融合电视、电脑、手机、录音等媒介和手段,让刻板的文字配合上生动形象的动画、丰富多彩的图像、情感丰富的语言,从而在教育中激发青年的“敏感点”,让青年在不断感染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比如当前在新型网络平台中形成的以名校为首的远程教育,凭借便利的学习途径、轻松的掌握方式、以及多彩的视觉盛宴,最大化地激活了受众的认知模式,使得原本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配合上丰富的色彩、通俗的语言、形象的图片,变得趣味盎然,使广大受众直观、透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魅力。促使公众在实践中主动检验马克思主义真理,在检验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并以该理论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指南。要通过“互联网+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力,要求党员应先做好表率,在远程教育中主动发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以带动其他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探讨。

利用“互联网+媒体”,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力

“互联网+媒体”所形成的网络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缺陷, 而成为具有互动传播方式、能发表意见的双向传输平台。网络新媒体囊括了当前各种搜索引擎、各类门户网站和论坛、网络报纸和期刊、博客、短信、彩信、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在内的新型网络媒介与工具。

通过“互联网+媒体”,能够借助这些新型的网络媒介与工具,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力。在新媒体平台上,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可自由发表重要政策和各种信息,受众可随意发表言论和见解,微博、微信及手机APP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更是将这种重要政策、信息与言论、见解的发表推向顶峰,从而形成互动交流与讨论,架起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群众交流和反馈的桥梁。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储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践案例、重大事件等知识,则为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交流渠道。在交流与反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价值观的内化,无形中使群众告别信仰迷茫状态,重获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党校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衣巍巍:《“互联网+”条件下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策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6年第7期。

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