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三则(3)

读汪曾祺三则(3)

摘要:汪曾祺在《沈从文和他的〈边城〉》中说,一个很有才华的小说家对沈从文的小说存着偏爱,始终在思索一个问题:何为艺术生命?这引发汪曾祺的思索,始终不得要领,“最后还是从沈先生的小说里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长河》里的夭夭所说的:好看的应该长远存在。”

岳南的代表作是《南渡北归》。其中也有对汪曾祺的零星评点。比如,汪曾祺写过名篇《跑警报》,说的是自己就读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战时经历。岳南说汪曾祺写这一段,有着“特有的幽默风趣”。写金岳霖,抓住的也是“生活中几个逗人的片段”。

《学话常谈·幽默》中,汪曾祺对“幽默”进行了个性化的界定:幽默要轻轻淡淡,使人忍俊不禁,不能存心使人发笑,如北京人所说“胳肢人”。

也就是说,所谓幽默,也要“淡得像水”。

戏里戏外

《观音寺》,汪曾祺说的是在昆明北郊一所中学教书的事。师生合作演过话剧《雷雨》。演周萍的老兄叫王惠,一上台就晕头转向,站错了位置。导演着急,在布景后边喊:“王惠,你过来!”他以为是提词,就在台上大声嚷嚷:“你过来!”同台的演员当下就懵了:不是这么个套路啊!莫名其妙,找不着北。

事儿巧了。我打小也听说过这档子事。

我老家在鄱阳湖边上,之前叫星子县,现在更名庐山市了,所在的苏家垱乡又划归共青城市了。那里有土戏,叫“西河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徒弟戏”有师傅传授,台上正式演出,有专人光明正大地提词,我们那里叫“报本”,戏班师傅说一句,台上的徒弟唱一句,就像自带回声,或者准复读机。

有一出戏,这个登场演出的,按说要紧冠、捋须,他给忘了。师傅着急,轻声提醒:“紧冠啊!捋须啊!”人家的心思都在师傅的嘴巴上,反应敏捷,无缝对接,很见韵致地跟了一句,“紧冠……捋须……”师傅当下就懵了:不是这么个意思啊!莫名其妙,台下哄笑一片。传开了,代代传。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