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

核心提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新旧思维碰撞、新旧机构并存、新旧规则交替、新旧动力转换、新旧力量对比的动荡期、转型期、变革期和调整期,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双双见底,更多的矛盾和问题交织并存。从2017年或更长一段时期看,同步进入低速增长“新常态”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美国联邦目标利率维持在0.25%-0.5%之间。尽管美国2016年12月升息可能性很大,美国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欧盟扩大了宽松货币政策规模和范围,并维持低利率(再融资利率为零)不变。英国央行利率决议维持在0.25%的低水平上。日本央行2016年9月宣布量宽的政策和负利率不变,而且还进一步修改了有关QED政策框架。量化质化宽松措施由货币基础转移以控制孳息曲线为新的政策框架,并推出十年期国债利率目标,承诺维持该利率于零水平附近。如果日本未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负利率政策还将加深。

一般意义上,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低利率会出现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增长,但世界经济走势却恰恰相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央行纷纷进入“大放水”的QE时代。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全球很多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却陷入“通缩”威胁中。2015年发达经济体CPI仅为0.27%,不仅低于2014年底的2%,更远远低于1990-2013年间全球通胀11%的平均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内部增长乏力,深层次问题突出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需求不足,通缩风险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据美联储2016年10月的预计,未来三年美国通胀率为2.6%,日本的通胀率更低。据日本产经新闻2016年10月报道,受日元走强和油价疲软以及消费支出低迷影响,日本央行可能调降2017财年的消费者通胀率预估,从1.7%调降至略超过1%的水平。目前欧元区通胀率为0.4%,2016年10月公布的欧洲央行对专业预测机构调查显示,2016年通胀率预计为0.2%,低于之前预估的0.3%,到2021年欧元区通胀率将触及1.8%。值得注意的是,在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交织背景下,竞争性货币贬值导致的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的负面效益正在逐步凸显。德意志银行濒临破产就是典型例子,由于长期的低利率和负利率,银行没有盈利点,这使得银行业发展面临很大挑战,不利于经济增长。

第二,高债务与高杠杆交织并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债务风险整体处于不断上升通道之中。据2016年10月IMF发布的全球财政监督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债务总额已膨胀至152万亿美元,创新的历史纪录,比21世纪初的规模多出超过一倍;占同期全球国内生产值(GDP)的225%。公共部门债务,即国家主权债务约占三分之一。据IMF的数据预测,2017年全球债务总量将继续上升至67.31万亿美元,奔向70万亿美元大关,整体规模十分庞大,相当于同期3.5个美国的经济量,或5.4个中国的经济量,或27.4个印度的经济量。从占比看,2016年全球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84.05%,这一水平不仅远高于60%国际警戒线,也高于2008-2015年危机时期的均值(71.89%)。IMF预计,2017年全球政府债务占比将上升到84.63%,由此表明全球主权国家债务风险仍在持续扩大。目前,美国的国家主权债务规模已接近18万亿美元,占GDP比重的110%;日本债务占GDP比重在240%以上;欧盟平均也占95%,而且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希腊、意大利等仍面临国家债务危机。

自2008年以来,美欧中日英五大经济体中,除了我国企业部门债务在2009年以来仍持续猛增之外,其余最大的四个经济体私人部门债务已经大幅度降低,但这是以恶化政府部门负债为代价的。我国则正好相反,我国官方公布的中央政府债务率仅16%,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56%,但企业债务风险正在加剧。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总体债务占GDP的比重为249%。

高债务与高杠杆是相伴相随的,尽管不是所有国家都处于相同的债务周期,但全球债务规模之大,可能会触发前所未有的去杠杆化过程(即削减债务水平)。全球经济低迷与高额债务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低增长阻碍了去杠杆过程;另一方面,债务增长使实际债务负担和杠杆率增加,从而拖累经济增长,并导致通货紧缩

第三,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与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交织并存。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与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三大谈判,进行贸易战略部署,搭建美国从双边、区域到诸边、多边的全方位贸易格局。其实质是为重构国际贸易新规则、重新执掌国际贸易主导权。尽管特朗普反对TPP,赢得选举后也明确提出要退出TPP,但这并不表示贸易规则之争已经结束,而是表明,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之争和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加剧,并由此对全球的经济带来拖累。

第四,全球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与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交织并存。结构性改革对提高生产率和潜在产出、促进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的一项重点议题就是结构性改革。为了实现G20国家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目标,G20杭州峰会就《G20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达成了共识,各国将致力于结构性改革提高潜在增长,使G20经济体更具创新性、强劲、有韧性。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