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动力源泉(3)

荐读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动力源泉(3)

核心提示:从文化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创造性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历经传统文化的博弈、中国革命洗礼、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相应地产生出一定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建设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自信基础和动力源泉。

以先进文化引领中国文化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当代文化形态的建构。中国逐步摆脱了封建的、官僚资产阶级的文化,塑造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与中国道路、中国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文化思维、解读话语方式、大众文化体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等表征中国现代文化特性的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以先进文化引领中国文化发展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把它称之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的文化创新,建立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就规划出了新中国的文化建设纲领,提出新中国要建立属于中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随着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民主主义文化逐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代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实践,创造性吸收转化其他一切民族的有益文化文明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先进文化。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尤其是近些年,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畅通之桥。孔子学堂、汉语热、中国书法艺术等在国外不断掀起阵阵中国文化风。中国一步步地在与西方文化战略的博弈中走向了文化的新发展和新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更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动力支撑。

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展的目标追求。作为超越资本主义文化的先进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开始就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趣,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阶级的发展要求。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的契合,文化的向心力在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契合。当代中国,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疑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具有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能力和意识,为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历史观与文化观密不可分。持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必然有相应的历史观与之相适应。任何唯心主义历史观或文化观,都无法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发展问题。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就没有正确的文化观,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践行文化自信,更不用说文化强国和文化复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靠它来掌舵不偏离方向;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是因为它是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文化,社会制度决定了文化的性质;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是因为它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文化的根;之所以是大众的,是因为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人民大众是文化的最终成果享用者。

文化自信有力量、文化自信有底气,倡导文化自信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扎实推进于文化发展布局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当今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战、关键期,亚投行、“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也已启动和不断推进。因此,没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意识觉醒和责任担当,就不可能完成这些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文化自信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李俊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J].人文杂志,2000,(3) .

[2]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 2016,(10) .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作者简介:沈江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