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迎难而上,改革就可能一退千里

不迎难而上,改革就可能一退千里

摘要: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我们常常以“摸着石头过河”来描述改革开放没有现成模式可循。这从另一方面也恰恰表征了我们事业的开创性,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一是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原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不仅仅是把市场体制与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结合起来,在更深一层,即在具有普遍价值的意义上,是要找到一条路径,使市场经济本身既能避免严重失衡,又能持久地发挥它的功能

当代中国各种思潮蜂拥、各种学说纷呈,能够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包容、理性也是当今时代弥足珍贵的品格。但也应该看到,有不少非理性的义气之争,甚至极个别还提出“反对改革”。这不仅仅妨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前行,更严重的是可能将导致整个社会面临撕裂、争斗的危险,损害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功倍

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纪念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以一个世代的努力,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宏大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亿万民众的伟大实践,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创,超越了“左右之争”。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最深切的感受依然是邓小平同志对于改革的那份坚定。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的改革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

回望来路“上下呼应”是动力源泉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入手,发动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场宏大而又深刻的变革。

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他强调“要做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而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历史地看,改革肇始于党中央的工作重心转移以及来自底层的人民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了经济建设,之后的改革则从农村开始,由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为起点,催生了城镇的个体经济、乡镇企业及沿此发展而来的民营企业等。这些变化起于民众的意愿和主动,又得到了中央决策的支持。这种“上下呼应”和民众的首创精神,构成了日新又新的中国改革不竭的动力源泉。

与改革相伴随的开放,同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逐步引进到自觉走向世界。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因目睹“大逃港”的景象而展开思考,进而促成了学习、引进西方资本和技术的取向,带来了开放的最初构想。

西方资本和技术的引进,一步步推动着中国更加自觉地对外开放。从引进外资、技术等,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一带一路”,勾勒了中国主动拥抱世界,并以自己的主张努力使世界秩序走向合理化的进程。这一历程鲜明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内含的现代性和世界性。

改革开放大幅度释放了中国的经济活力,但对于这个前无古人的历史实践来说,过程是曲折而复杂的。在此期间,出现过全盘西化的躁动,也出现过怀疑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论调。改革开放虽然主要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却一定会与政治和思想同行相伴。因此,从四项基本原则到“不走老路、不走邪路”,都从政治和思想上一以贯之地阐述和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方向。

我们常常以“摸着石头过河”来描述改革开放没有现成模式可循。这从另一方面也恰恰表征了我们事业的开创性,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构成了诸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创:一是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理论钥匙。二是原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思想解放的深入,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明确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既是对经典理论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也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状况和现实国情,经独立探索而形成的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不仅仅是把市场体制与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结合起来,在更深一层,即在具有普遍价值的意义上,是要找到一条路径,使市场经济本身既能避免严重失衡,又能持久地发挥它的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既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