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敏: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4)

宋方敏: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4)

摘要: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根基部分,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从研究的角度梳理内容,可细分为地位作用、改革方向、企业制度、产权探索、转型发展等五个方面,是一个博大精深又切合实际的科学体系。研究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应该坚持姓马与姓中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经济与政治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结与探索的统一。抓紧确立、研究、宣传和贯彻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三)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制度建设问题

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身活力,是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但以往的失误教训很沉重。习近平在这方面有一系列论断和决策,保证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原则落到企业制度这个微观基础上。

(1)“制度自信”论。这是个大原则。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个讲了20多年的老话题。以往改革中,一个普遍性的教训,就是照搬西方公司制那一套,不讲中国特色,不讲社会主义原则。这些年暴露出的国企高管腐败、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食洋不化、机制脱节的后遗症。习近平2014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分析国企存在的问题时,严肃指出:特别是有的国企内部管理混乱,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企资产现象大量发生,从近期揭露出来的一些国企中发生的腐败案件看,问题触目惊心!有的案件涉及的金额不是几十万、几百万。而是几千万、几个亿、十几个亿!有的人很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一套,侵吞国企资产就如探囊取物,太方便了,如入无人之境。由此可见,从西方照搬的那套服从私人资本利益及其代理人意志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可能自动适应公有财产维护、经营和管理的要求,相反,一旦与官僚利益集团、私有资本利益集团相结合,极易变成一种“公权私用”的制度工具,为财产的“化公为私”提供便捷之径。如果此轮改革继续削足适履、自废武功,只会重蹈覆辙,使问题愈加严重。习近平在重要关头把握要津,2015年在吉林考察时明确指出:“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21]。这就意味着要把“制度自信”落实到企业制度这个微观基础上,走切合中国实际的路子,绝不能照搬西方模式。2016年10月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概念[22],这是对改革以来被人们顶礼膜拜的那套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模式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2)“党组织核心”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原则和不变灵魂,也是中国国有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之源和最大优势。改革以来,在一些企业现实管理中,党委集体领导制度被严重削弱,甚至名存实亡。习近平拨乱反正,一再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23]2014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2015年6月,他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首先通过的就是《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两个同步”(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四个对接”(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的部署,“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24]。后来中央《指导意见》把“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巩固,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写进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25]。特别是2016年10月,习近平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加强新形势下国企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新的理论贡献,可概括为六个定位[26]。一是根本性质定位。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可想而知,在一个被外资私资控制的企业,是无法实现党的领导和建设的,所以这一条,实际是给国企定性,是不允许国企改革改变国有性质、走私有化道路的根本制度保证。二是核心作用定位。提法上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不仅讲是“政治核心”,而且明确讲是“领导核心”。提出“总的要求”是针对改革以来党组织核心作用被“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在企业贯彻执行;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三个有利于”落到实处;坚持党组织对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不能变,打造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目的是为“做强做优做大”提供组织保证。三是制度特色定位。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理论前提是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四是领导职能定位。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为此,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五是组织基础定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提出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三会一课”突出党性锻炼;让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等。六是责任落实定位。明确各级党委要抓好国企党建,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地方各级党委要把国企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国企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要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好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严肃查处侵吞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可以说,在加强国企改革中党的领导和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是我们党的第一人,其理论贡献可载史册;更重要的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握了核心、根基和灵魂,占领了超越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制高点。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