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汉宁: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2)

尹汉宁: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2)

文化自信的底气

我们所说的坚定文化自信,从总体上说,其底气在于中华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革命文化,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自信。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选择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践证明,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选择。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志士仁人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也尝试和历经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政治模式。但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多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多种方案,包括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无论是哪一种政治力量所主导,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所选择的文化价值取向,所凝聚的精神力量,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同样具有自信的底气。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是从文化价值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总之,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从文化源流看。中华文化具有独立起源,自成体系,延绵不绝。这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传承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文明的源流,都会谈到希腊、罗马。有人说,大凡欧洲一个有教养的人,只要提到希腊罗马,就有精神家园的感觉。实际上,希腊罗马文明曾经受到近东腓尼基、希伯来以及埃及文明的滋养。唯有中华文明具有独立起源,并一直延续至今。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文明也受到过外来文明的两次大的冲击,一次是汉魏隋唐佛教文明的冲击,儒学文明没有因此而沉沦中断,而是在吸收佛教精华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升华。另一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此间经受过痛苦和磨难,但我们以开放的姿态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中华文明并没有被取代。今天,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科学的传承态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说,全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都在自己的祖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体之中。

三是从文化队伍看。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是文化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饱读诗书,具有文化教养,既是礼乐文化的维护者,又是礼乐文化的教化者、传承者。这与西方神职人员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士大夫与文吏分分合合,在庙堂和民间行走,或者为官吏,或者做士绅。“有教无类”成为传统,贫寒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进入士大夫阶层。士大夫具有做“君子”的理想追求,有“不辱诗文”的身份压力,比较注重理性思考,这是中华文化始终具有价值追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从文化使命看。中华文化具有两个着力点,其一是注重道德教化。通过经史子集的传习教化,建立政治、社会、伦理秩序,同时启发个体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注重修身修为。其二是看重历史镜鉴。重视反思,以古鉴今,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华文化的叙事方式,通常是运用历史事件、历史场景,以事论理,启迪后辈。

五是从文化环境看。连西方政治学家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就与周边族群以政治和文化认同为纽带,融合在一起。到秦汉时代,中国真正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欧洲到近现代才真正形成了多民族统一国家,这个时间要比中国晚很多。中国的这一基本国情,保障了中华文化的独立起源、自成体系和延绵不绝。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两千多年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也累积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沉厚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