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过程中,始终特别注重民生的持续改善,进一步巩固了首都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的27件重要民生实事已全面落实。比如,完善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积极帮扶重点困难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2.7万人。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体系,104个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顺利推进。积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保障性住房竣工10.7万套、新开工10.1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05个,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1608万平方米、农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9.1万户。这就说明至少有10多万个家庭四五十万人,在改善住房条件方面获得了实惠。另外,北京市委市政府特别注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增城乡一体化学校20所、学前教育的学位增加了1.6万个。同时,还成立了30个区域医联体,市属医院全部实现分时段就诊。制定实施促进文化消费的意见,积极发展全市体育事业,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未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办好重要民生实事。实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建设提升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推动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帮扶。未来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要保持在36万人以上。与此同时,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精准的救助,加大“救急难”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做好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保障工作。深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残疾人融合教育,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基本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靠社区养老,3%的老人依靠机构养老),建设2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同时,在机构养老方面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另外,要把握好住房的居住属性,习近平总书记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比例,保障房建设筹集5万套、竣工6万套,棚户区改造3.6万户。每年棚户区的改造不少于3.6万户,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二是要深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重点是制定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和发展。过去,我们讲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就是医疗卫生问题。2016年8月,中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北京也随后提出要推进健康北京。健康北京和医疗卫生的区别在于,不仅要能治好病,关键要能防未病、知未病。防未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家族性遗传疾病,要提前预防。知未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疾病,所以要管理健康,提前警告、提前监督。我们配合了就能少生病、不生病,或者不生大病、只生小病,健康医疗水平就会不断提高。除了慢病管理,还要认真执行新修订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新建专项活动场地509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