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劲松:处理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利益矛盾(2)

彭劲松:处理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利益矛盾(2)

利益矛盾表明供给侧结构有待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过程中突出的利益矛盾,深层次上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这对矛盾在局部出现失衡的表征,反映出人民群众需求有所拓展提升,而社会总供给结构和微观供给结构在局部一时又难以完全适应这种提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承认了市场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的正当作用,承认了社会主体的正当利益需求,尤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会更深刻地影响社会基础利益结构。市场经济利益规则的作用,打破了以计划调控为主要特征的固定利益结构,将市场的作用引入社会利益的生产和调节,使得利益的分配、商品的供求更具有自主特征。这种利益结构促发了人的积极性,畅通了社会资源的使用渠道,成为社会总体利益不断增长的强大引擎。这种利益结构调整完善所带来的红利,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有其得亦有其失。利益结构的重新构造,既完善了社会动力结构,也带来了利益观念、利益行为、利益格局的复杂化、差异化,使得社会资源的生产供应从自主走向自觉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物质利益至上、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观念产生一定影响,社会核心价值、传统价值被侵蚀,物质利益、金钱利益压倒一切的思想成为极少数人的心魔。在这种意识观念推动下,各种无效供给、低效供给、重复供给无形中出现,进而导致不良竞争。与此同时,社会调控存在缺失环节、不畅环节、滞后环节,社会利益差距公开化并不断扩大,造成了利益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甚至有极少数地方的行业企业在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之际,公开或暗地置社会利益、市场规则于不顾,有时候人为制造控制供应紧张、恶性涨价,有的“僵尸企业”则在地方利益驱使保护下长期僵而不死甚至借尸还魂、死而复生。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低效行业挤占社会资源扰乱市场秩序,而使新兴产业难以得到正常生长,从长期看对于结构调整显然是不利的。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文化需求、社会需求、政治需求等也更加突出起来。充分及时把握适应人民群众需求上的这种微妙变化,创造条件更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事业的需求,对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需求,对于安全、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才能不断全面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视而不见,在矛盾面前不敢不会担当,则会使矛盾促发的薄弱环节成为现实的短板,难以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协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