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改革进展越快 对外开放程度才会越高

国内改革进展越快 对外开放程度才会越高

——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何帆(下)

以改革促开放

中国经济时报:加入WTO后,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分工,分享了全球化的发展成果,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有观点认为,下一轮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中美、中欧之间BIT(投资协定)的签订,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何帆:不会的。

从加入WTO得到了一个经验,对外开放可以促进国内改革。但如果现在对中美、中欧的BIT还有此想法,即通过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事实上更困难了。

第一,对方不一定有兴趣过来,即使对金融业开放,但国外投资者未必来,这和制造业不一样,金融市场相对本土化。第二,原来的贸易、投资等对外开放相对简单,现在的对外开放是要素流动,情况就更复杂了。

现在不能把期望都放在以开放促改革上,而应痛下决心加快改革。以前是开放促改革,现在只能通过改革才能保证对外开放——国内的改革进展越快,对外开放的程度才会越高。

过去经济发展对进出口依赖性很强,因为大量廉价劳动力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现在这个优势已经没有了。但是中国现在最大的优势是庞大的国内市场,一个极其庞大且继续壮大的国内市场。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个优势,就能持续发展,也能更好地对外开放。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利用国内市场,转型就很难成功。所以我们的很多政策应该转变过来——如何让中国人在中国更好地消费。

我们过去的投资策略,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很大程度上还是服从于对外开放战略。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就是把落后地区和沿海地区打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这种战略是有局限的,你可以把湖南和广东联系起来,但你不可能把宁夏、甘肃和上海、广东联系起来,最后一定会出现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

一个大国的投资应该相对均等化,哪怕是在偏僻的地方,所以中国可以投资的地方太多了。另外,中国人的消费,除了耐用消费品,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这是扩大消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政府需要投资,把医院的质量提升,把教育的质量搞好,把养老配套做好,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挖掘国内市场。一个大国不是因为出口量大而变成大国,是因为国内市场巨大而成为大国,这是别人敬畏你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我们未来对外开放的思路,先把国内的事情作好,把国内市场做强。

中国经济时报:其实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之一也是向消费驱动转型,因而中美、中欧BIT的签署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与当年加入WTO相比是下降的?

何帆:是的。只有做好国内市场,不管对方怎么着,但最终肯定要跟你合作。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结束,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还在推进,这些都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