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强调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做到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历史性问题,腐败还是私有制度和私有思想的产物。目前为止,任何一个社会制度下都有腐败,只是腐败程度不同。从理论上讲,共产主义是一种完全公有的制度,生产力高度发达,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们的思想觉悟高尚,因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与腐败作斗争是党的重要历史课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就难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比一切私有制度有优越性。这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因此,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那么,在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影响恶劣的形势下,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呢?习近平总书记从顶层设计和具体战略、治标与治本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在实践中取得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显著成效,创新发展了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理论。
在顶层设计和具体战略上,强调反腐败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把反腐败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贯穿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贯穿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中,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在治标与治本上,总的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但在具体推进上把握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不断向人民群众传递反腐败的节奏、重点、信心。每年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对反腐败形势进行判断,根据形势和反腐败取得的进展,提出下一步反腐败的思路和重点,一步步地把反腐败推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强调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惩治主要是治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是十七大期间审查中管干部人数的3.6倍,尤其是严厉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这样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既发挥了震慑作用,又向全党全国人民表明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信心。
在治本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二是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治本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制度创新也是治本之策。必须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巡视和派驻监督全覆盖,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的理论正确性。
以上从战略定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谈了一些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科学内涵的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是发展的,随着实践的深入,会不断丰富和完善。这需要大家跟踪学习,不断深化认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