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仔细体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最大的特色就是严字贯穿始终、贯穿全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里充满了辩证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感觉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很好地把握了“五个统一”。
1.重点与全面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和所有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层级。这一论述,极大地拓展了从严治党的覆盖广度、内容深度和严格程度。
在覆盖广度上,从中央到基层党组织,从中央领导人、党的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从党的机关部门到政群企各个口的党组织,纵到底、横到边,立体化、全覆盖,不留任何缝隙、死角。比如,巡视和派驻监督全覆盖,党的机关部门也要巡视和派驻监督,纪委也要有人监督。《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谁都不具备天然免疫力,哪一级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一方净土,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马列主义的“手电筒”既要照别人,也要照自己,要用“无影灯”照射全党,用“透视机”检查全党,对感觉有问题的地方还要切片处理。在内容深度上,全面体现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上,体现在思想教育、干部管理、正风反腐、组织建设、制度执行等方方面面。在严格程度上,提出了很多过去没有提出的要求,或者过去也要求了但没有执行好的要求。有人称为“史上最严”。比如,对党员的管理,既管理八小时以内,也管理八小时以外,既管理党员本人,还要求党员管理好家人、身边人,还要管理好党员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对违规利用公款喝酒、过年过节利用公款送礼等过去认为不可以做到的事情,现在从全党范围内基本上做到了。这些都体现了全面的要求。
但全面不是平铺用力、一字平推。全面从严,还要重点突破,要点切入,带动全局。抓重点的本质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解决带动全部矛盾的解决。在力量使用上不能“洒胡椒面”,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问题最突出、群众呼声最高、效益最好的方面。在工作筹划上要突出重点,打出节奏,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重点。在工作对象上,也体现了全面与重点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关键少数”,以“关键少数”带动“最大多数”。八项规定首先是对中央政治局的要求,习总书记带头执行,然后向各级党组织延展开来,现在八项规定精神已经发展成为了全党作风建设的“代名词”了。在内容上,既强调党的各方面建设协调推进,又突出强调抓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合。在纪律上,既强调六大纪律,又强调维护政治纪律。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建设上重点严与全面严相统一的特点。
2.知与行的统一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句名言形象地表达了知与行的关系,说明知和行两方面都不可或缺,也很难相互代替。在党的建设上,既有知的问题,又有行的问题。实践上升不到理论,永远摸着石头过河;理论不实践,掌握不了群众,脱离群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从严治党是理论问题,但主要还是实践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从严,才是真正的严格。
在知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他告诫全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出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行”。习近平同志的语言很有力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说到做到。比如,在反腐败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这些论述,在党内外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震慑作用?因为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这么说,而且这么做!有这么一种现象,党中央提出一项要求时,总有一些人在观望,有的心存侥幸,只有当纪律的利剑刺到身上,刺得满身血迹的时候,他们才心生敬畏。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正风反腐的要求时,还有人在观望;当看到一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这时候,那些仍然我行我素的人才真正害怕起来。2016年,在强有力的反腐败高压态势震慑下,全国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党组织交待了自己的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