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与气候变化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已经从全球治理体系的接受者向改善者、改革者转变。我国作为南北合作、南南合作重要参与者,有必要构建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机制通道,促成稳定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同时也需要主动承担责任,通过灵活方式,推动国际气候治理进程。最重要的是,要立足国情,扶持国内低碳技术开发和引进低碳技术,创新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切实推动我国国内经济低碳战略转型。

我今天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历史演进;第三,全球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国际气候治理;第四,气候变化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第五,我国进行国际气候治理的政策选择。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当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矿产短缺和水资源短缺。

在1990-2030期间,世界粮食需求可能将翻一番,而在最贫穷的国家,这种需求将增长2.5至3倍左右,尤其是亚洲和非洲,在未来五十年,预计其为生产粮食所使用的能源将增加2.3倍和5倍,一些国家的增长将超过7倍。这也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所在。

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等等。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被打乱、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模式改变,甚至导致极端气候天气,以及严重的生态风险。这些都可能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据联合国规划署报告,目前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为200万~2000万吨,此外,每年还有多达5000吨的汞、30万吨的铅和2000万居里的放射性物质源源不断地向海洋倾泄。

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不是单一的,它往往与南北问题联系在一起。南北方国家之间资源占有和消费是不平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的不同,他们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存在着不平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主要与其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低质量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有关;而发达国家,则主要是因为其相对过度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所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由贫穷导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由富裕导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往往在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紧密相连。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就被提及。这一报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为五个基本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指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应坚持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种际公平。二是可持续原则,指发展要受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即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够超越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三是共同性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不能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需要全球联合行动,需要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四是发展原则,不是限制增长,而是提倡可持续性的发展。五是主权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和相互尊重主权。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从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来看,这三个子系统的目标是统一的,但是对于区域水平并考虑短期影响的时候,上述目标存在一个权衡取舍。面临不同目标的权衡时,就存在一个管理的寻优过程,同时产生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实质,就是公共治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机融合。政府会依据愿景,严谨地协调活动,目的是确保社会发展朝着可持续轨道前进。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内容包括:第一,制定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将环境和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制定条约或宣言,使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有关措施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准则;第三,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居民的消费活动向减轻环境的负担转变;第四,各有关国际组织和开发援助机构都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作为提供其开发援助的重点领域。

二、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历史演进

根据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进程,迄今为止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环境危机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的思想萌芽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由于环境保护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在欧美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20世纪70年代美国拉夫运河有毒化学废物污染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还导致了环境的日益恶化。因此,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就开始进行专门性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并发表了一些非常震惊世界的成果。其中《寂静的春天》与《增长的极限》引起的反响最为巨大。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范围的人类环境的会议。当时有113个国家共1300多名代表、民间组织,以及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

1983年3月,联合国成立了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负责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以及开展能使国际社会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人类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支持未来人类的进步。这个报告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引导到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的一个质的飞跃。

第二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框架的初步形成阶段。1992年,“里约+20”峰会召开,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首脑会议。183个国家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兼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计划,即:著名的《21世纪议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因为它将环境、经济和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了一个单一政策框架,为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团体采取措施,保障共同的未来,提供了一个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至21世纪的全球行动蓝图,而且这项行动计划尊重了各国的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责任和义务差异。

这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分为四个维度: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社会公众与团体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手段和能力建设。《21世纪议程》最关键目标是:减轻和最终消除贫困。大会同时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确定了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一系列国际规则,开启了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为了支持《21世纪议程》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12月批准成立,旨在确保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后续行动的有效开展。

尽管1992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一个未来21世纪的发展蓝图,但其执行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一是各项政策和方案采取条块分割,而不是综合一体的办法来处理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问题;二是世界所用资源量在当时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三是在金融、贸易、投资和技术领域,还缺乏相互协调一致的政策,而且也没有长远的政策安排;四是实施《21世纪议程》缺乏专项资源,发展中国家很难从发达国家获得新技术和私人投资。所以,2000年之后,全球可持续发展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