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要把握正确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要把握正确方向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主导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把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自信摆在战略位置,夯实我们走向文化强国的价值观基础,厚植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的文化优势。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既是对我们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自身文化特性品质和文化生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1.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这种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就在于中国人民找到了“伟大的认识工具”。通过马克思主义准确认清中国国情,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前提。中华文化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在延续了500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复兴。这不是将曾领先于世界文明几千年的文化原封不动地搬到今天和未来,而是在扬弃的过程中推动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与日俱新。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坚持文化自信,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要坚持价值观自信。人们只有对自己的价值观充满自信,在情感上认同、在心理上敬畏,才能在实践中笃定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主导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把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自信摆在战略位置,夯实我们走向文化强国的价值观基础,厚植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的文化优势。

2.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领导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证。

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国共产党既有远大的理想和信仰,又有脚踏实地的求是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苦难辉煌的革命年代锻造了革命文化,孕育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抗日战争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以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钱学森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孕育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孕育了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努力前行,缔造了崭新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把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持续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取得的历史成就,积累的革命和执政经验,沉淀的深厚底蕴和精神财富,早已孕育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独特的价值文化。在这种价值文化的自觉中,党的坚强领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决定性力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