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主动进取
战略思维的较量,是竞争双方在决策层中进行的一种心智的对抗。战略思维的正确与否,只有在竞争双方博弈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的检验。因此说,军事战略思维作为博弈性思维,是一种充满了暴力对抗的博弈。战略指导者要想在博弈中取胜,就必须创新。必须根据战争的形势变化,根据目标和任务的要求,拿出新思路、新方案,制定新计划、新措施,解决新矛盾、新问题。
第一,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经验和传统的超越。运用战略思维筹划重大行动时,最先进入思维领域的,通常是已有的经验、既定的方法、现成的做法和惯用的例证。但是由于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以往的经验、知识和预案,都是有限的、过去的东西,不能简单地用有限推导无限、用过去推导将来。若机械照搬,往往会导致失败!战略谋划和政策法规是不同的,政策法规需要遵循,但战略筹划贵在创新。
第二,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想前人所未想,言前人所未言,行前人所未行,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顶住压力,勇于承担责任。创新是战略思维的本质属性,是战略思维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成功和胜利。战略思维的创新性,是对战略思维主体永恒的要求。我们既要承认知识、经验的基础作用,更要重视思维的创造活力。战略思维的关键是要依据现实情况而判断未来可能的发展,超越旧的经验、观念、体制、做法和模式,构想新的思路,作出新的决策。
战略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也必须面向未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对手的变化,作为战略博弈的另一方,必须随之作出恰当的思维调整、应变和创新,这对于赢得战略主动意义重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中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方针、解放战争初期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方针,等等,都是战略思维创新精神的典范。
当今时代,强化战略意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当务之急,需要特别关注。战略思维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深不可测,更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离我们很近,是可以学习掌握的。军事领域曾经出现了很多“没有打过仗的战略思想家”,比如孙子写《孙子兵法》之前,没有指挥作战的经历;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时还是一介草民,《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也没有指挥过战争。这充分说明,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战略思维是可以“学而得之”的。
战略思维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着领导者看待和分析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影响着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有战略思维能力,不一定是领导者,但作为领导者,则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恩格斯曾经讲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信息迸发的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战略思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军事文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孙快吉,国防大学军事战略教研室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