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2)

钱颖一: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2)

——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2017年年会上的演讲

摘要:钱学森在2005年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但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各个领域。更一般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少?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

如果创造力是知识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乘积,那么随着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前者在增加,而后者在减少,结果作为两者合力的创造力,就有可能随着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先是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减少,形成一个倒U形状,而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单纯上升的形状。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减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这两种力量的合力使得判断教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困难,但是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大学辍学生很有创造性。

所以我对“钱学森之问”有一个简单的回答: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如果这个反思是对的话,那么它对创新大学的教育模式有如下的含义:大学除了教学生知识外,还要创造一种环境,尽力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对“钱学森之问”的回应是,创新人才教育不仅是培养问题,更是教育环境是否宽松问题。教育,不仅是教,更是育。

创造好的教育环境,中小学和大学都有责任,但是我感到大学面临的挑战更大。去年7月31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报道,介绍了一项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教育学家正在进行的研究。在对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初步比较中,有两个出人意料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是,在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中,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是三个国家中最高的。我们通常以为由于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所以刚升入大学的学生不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这项研究表明,中国的中学毕业生在横向比较中并不差,甚至还有优势,这个结果有点意外。第二个发现是,在美国和俄罗斯,大学三年级学生比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高,但是在中国,大学三年级学生比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低。这似乎表明,其他国家的大学在批判性思维教育方面起的是正作用,而中国的大学却是负作用。这个反差也令人惊叹。

这项研究还在继续,结论有待进一步确认。但是我感觉这两个发现有可能是对的。在过去这些年,我去过若干所北京的中学听课,包括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师大二附中、四中、十一中学、以及我曾经就读过小学的景山学校。过去十年,我们学院一直是清华各院系中高考分数最高的学院,在每年通过高考录取的180人中,一半是各省前十名,20名左右是各省第一名。我去中学听课的目的,是想了解这些进入大学的优秀学生在中学都学些什么,是怎样学的。通过去中学听课,让我对中国顶尖中学这些年的教育改革的勇气和力度印象深刻。比如,当我听了中学的英语课后,我就理解了大学生的一个共同抱怨,就是进入大学后英语水平的退步(当然并非全部如此,边远地区来的学生情况不同)。其实英语课程是与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有关的。另外让我对中学教育印象深刻的是,中学教师是完全为学生教育的,而大学教师的精力则更多地用于研究。在改革力度和教学投入这两个方面,中学教育都显得比大学教育更有优势。所以,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和改革者,我深感挑战和压力。

二、来自民间的努力——创新教育机构

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努力。我国的民间力量对教育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过迄今为止,民间力量还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方面。但是近年来,民间力量在高端创新人才教育方面起步,虽然只是开始,但是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我下面通过介绍两个例子,来说明民间对教育,特别是对创新人才教育的投入,正在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亮点。民办学校的优势体现在可以建立新体制,探索新模式,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这些正是我在上面强调的创新人才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

第一个例子是2015年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严格说这并不是一所大学,因为它没有学位教育。它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家为目标的教育机构,目前还只是举办培训班。但是不要小看它。从2015年3月27日第一届开学典礼开始,至今已经录取三届学生,每届40人左右。从第一届数百人报名,到第三届就超过2000人报名,录取率不到2%,还低于新开办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全球学者项目创记录的3%的录取率。

湖畔大学的名称源于1999年阿里巴巴创业所在地杭州湖畔花园小区,2003年淘宝也在湖畔花园诞生,所以湖畔这一名称就代表了一种创业精神。湖畔大学是商业管理教育,但是在培养目标定位、招生录取方式、培养教育模式三个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它不是培养传统的职业经理人,而是培养新一代企业家。在录取方式上,湖畔大学没有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要求,而是采取保荐人推荐制度,通过小组面试,小组成员间互评,综合考察录取。保荐人大多是创业者、投资者等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在培养教育模式上,它不是办MBA项目,而是集中精力搞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教育。湖畔大学邀请标志性企业家授课,马云本人也亲自授课。讲授的案例多是企业家的亲身经历。与商学院通常只讲成功案例不同,湖畔大学讲的案例大多是失败案例,因为创业与管理不同的是,失败是常态,只有懂得失败,才能更好创业。

马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所以他对教育情有独钟。他的梦想,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他最珍惜的头衔,既不是马总,也不是马老板,而是马校长。他对阿里巴巴公司的期望是能够至少延续102年,从1999年开始,至少到2101年,这样就可以跨越三个世纪。但是他对湖畔大学的期望是要至少延续300年,从2015到2315。我是湖畔大学的校董,参加过招生面试,参加过开学典礼,我感受到湖畔大学的激情活力,就像阿里巴巴一样。

第二个例子是2016年12月10日成立的“西湖高等研究院”,这一天,恰巧是每年诺贝尔奖颁奖的日子。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为正在酝酿成立的“西湖大学”做准备的依托主体,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兼任首任院长。我是西湖大学筹办委员会委员。

西湖大学是一个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获得政府教育部门支持,并由浙江省和杭州市大力投入的一所民办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西湖大学将是一所小而精、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大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

目前,作为西湖大学依托主体的西湖高等研究研究院已经开始运行。研究院下设四个研究所,包括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以及前沿技术研究所,分别由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陈十一担任负责人。这四位教授目前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担任领导工作,他们同时参加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建设。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西湖高等研究院的起步是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与浙江省合作共建的一个民办研究机构,这是它能够顺利举办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