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3)

钱颖一: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3)

——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2017年年会上的演讲

摘要:钱学森在2005年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但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各个领域。更一般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少?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

西湖高等研究院目前有如下进展。第一,研究院正在面向海内外招聘学术人才,预计到今年秋季将有十余名优秀青年学者和资深科学家正式入职。第二,西湖区为研究院提供了近10万平方米的科研、教学、办公用房及研究生公寓;杭州市对研究院的四个研究所分别给予亿元级经费支持;浙江省正在考虑为研究院出台配套政策,帮助高端人才落地和聚集杭州。第三,为支持西湖大学和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了“西湖教育基金会”和“千人教育基金会”,并获得多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和众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的慷慨资助,提供需要的财务保障。

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陈十一这四位科学家都是具有在海外长期教学研究经历,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其中三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前他们放弃海外教职,回国任教,都在国内顶尖大学中担任行政职务。他们不仅取得过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而且也都积极推动国内大学的改革,取得了不凡成就。在所有人看来,他们都已功成名就。但是,他们一直都有在中国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办民办大学的梦想,这两者的结合就是办西湖大学的梦想。他们希望把西湖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改革试点,探索在中国民办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路。

我在这里介绍的两个例子——湖畔大学和西湖大学,似乎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湖畔大学是由企业家,而且都是本土企业家创办的,而西湖大学是由科学家,均有海外执教背景的科学家创办的,一个很“土”、一个很“洋”,一个很“商业”,一个很“科技”。虽然这两所大学非常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民办的,都还不是教育部定义下的“大学”,但都是致力于创新人才的教育。如果说湖畔大学是为了培养具有世界级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那么西湖大学是为了培养具有世界级创新水平的科学家。这两所刚刚起步的民办学校都是教育领域的创新,都是寻求以创立新的教育机构的方式,探索创新人才教育的新途径。

我参与并推动这两所大学的建设,是因为我认为它们都是中国需要的,都是对中国发展有利的,都是代表了时代方向的。创新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中国既需要大量的施一公类的人才,也需要大量的马云类的人才。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和教育机构也应该是多样化,中国既需要清华北大,也需要西湖湖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需要更多的民办大学,既需要普及性的,也需要高端性的。

也许人们对民办高校,特别是民办精英高校的前程还看不清楚。这里面确实充满挑战和风险。不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刚刚诞生时,它们也只是作为补充短缺经济带来的供给不足。但是,又有谁能想到,在1987年创立的民营企业华为,在30年后的今天,年收入5200亿,企业研发投入名列全球第八、中国第一,成为中国企业科技创新领域在全球的一个响亮的品牌?所以,30年后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也是很难预测的。

民间对创新人才教育的热情还不仅在办学上,也体现在民间设立的鼓励科技创新的奖项上。我在过去两个月就参加了两次这样的活动。去年12月18日,我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东润丘成桐科学奖颁奖,这是由陈东升和孔东梅夫妇创立的东润基金会支持,由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组织,专为鼓励青少年科学研究而设立的奖项。我还在上个月的1月15日参加了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典礼。这个奖设立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数学与计算机”三个奖项,每个奖项100万美元,由四位企业家共同赞助。这是一个鼓励在中国本土原创性科学研究的民间大奖。这两个奖项的设立都说明了民间对科技创新的热衷和支持。

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创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创新人才教育。我们缺乏的不是重视,也不是投入,而是一些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做法。概括我上面讲的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实践的感悟,是关于创新人才教育的不同的思路。创新人才教育,不能只是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要创造一种环境,使得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够在大学的环境中得以保存。第二是来自民间的努力,是关于创新人才教育的不同的做法。创新人才教育,公办大学非常重要,但不能只靠公办大学,也应该有民办大学。而民办大学,也应该是各种各样的,不能是单一模式的。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做法两者的结合,就是创新人才教育的新探索。

总而言之,中国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创新人才,并不局限于科学家和企业家。这些人才不能依赖同一种教育模式,也不能从同一类教育机构中走出。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创新的人才教育,一是需要创新的教育模式,二是需要创新的教育机构。如果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够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机构这两方面都敢于创新,有所担当,中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的教育上就一定大有希望。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钱颖一,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 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2006年9月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