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大学党委宣传部负责人深入交流——高校思政工作如何“接地气”

40余大学党委宣传部负责人深入交流——高校思政工作如何“接地气”

12

沪穗两地高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交流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陈敦耀/摄

参会嘉宾在参加上海高校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座谈会后,在中国青年报社门口合影。陈敦耀/摄

13

参会嘉宾与腾讯QQ智慧校园项目组工作人员座谈。陈敦耀/摄

14

参会嘉宾在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志愿者讲解下参观华师大标本馆。陈敦耀/摄

编者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多举措、分阶段推进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并深入了解“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模式,4月12日~4月15日,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上海海事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上海高校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北上广深”调研活动。其间,4地40多家高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参与了深入交流。通过与北京、广州高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座谈,调研团学习并实地参观了中国青年报社、华南师范大学、深圳腾讯公司等机构,进一步思考“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做法与实践。

--------------------------------------------------

上海海事大学:“开门办思政”

设学缘起,育人血液里流淌着“开门办思政”的基因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那时中国积贫积弱,海权旁落。“航业者,国家之命脉也;航学者,航业之津梁也”,民族危难之时,急需培养人才力挽航权,在此历史背景下,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应运而生。她在创建之初就承载着民族自强的重任,刻下了爱国主义的深深烙印,培养了“开门办学、培育英才”的基因。

从船政科到吴淞商船学校,再到今天的上海海事大学,在这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虽历经坎坷,两次被毁,三度停办,但几代海事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在开放性基因的引领下,海事人以其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孕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出贝汉廷、赵锡成等一批又一批优秀航运技术人才,为振兴民族航运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海事大学百年办学征程用实际行动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浦东复校,育人行动中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1959年,上海航海高等教育再度复兴于陆家嘴民生路,并在1962年高校专业调整后集中了水运管理、水运经济、远洋运输业务等经管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优势,成为当时我国唯一的设置水运管理经济类专业的高校。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作为陆家嘴唯一的高校,海事大学在这片改革前沿的沃土上开门办思政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担任APEC会议、上海科技馆的服务志愿者更是让海大学子在实践中感受时代脉搏及科技进步。

让海大师生拥有丰富的“走出去”的实践平台。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除拥有中国远洋海运总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还充分利用育明、育锋两艘大型教学实习船,通过国际航线为学生提供远洋实习的机会,除了进行专业实践外,还加入礼仪教育、中国海权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形象,增强爱国主义信念。随着我国逐渐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在世界第一大集装箱码头——洋山港、南北极科考船——“雪龙号”上设置海外办学项目,也让在海外活跃着的海事大学老师,通过自身的工作更好地增强了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将所思、所想带回课堂。

扎根临港,育人探索中顺应着“一带一路”的战略新机遇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整体搬迁至临港新城,成为临港第一校。根据多年办学积累的“开门办思政”经验,海大依托临近洋山深水港和上海自贸区的优势,主动融入地方发展。

努力打造大学生海洋强国“教育共同体”。以思政课为海洋强国教育的主要阵地,以通识教育示范课为海洋强国教育的主要载体,以学生第二课堂为海洋强国教育的重要平台。着力通过“海大人文”大讲堂、中国航海日论坛等形式,深入解读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如邀请国内著名海权理论家张文木教授、复旦大学沈丁立教授、南海舰队原政治部副主任陈俨少将等作主题报告,让广大学生更好理解 “海洋强国”的战略意义。用好、用足已有思政教育平台的经验。现任华裔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女士之母命名的“木兰教育基金会”30多年来“资助育人”的实践探索,已让千余名海大人感受到大国航路、走向深蓝的责任感以及民族自豪的荣誉感。

(上海海事大学 焦玉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