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

积极探索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

三、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经验

江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富有自身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其实践探索,可以概括出以下经验。

注重理念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治理实践都是由一定的治理理念引领的。治理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治理成效乃至成败。面对“两聚一高”的战略部署,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江苏清醒认识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性,并把推动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理念革新所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一是治理思路逐渐理清。江苏认识到治理不能再用过去“统”和“管”的办法,要坚持“放权”“激活”,但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坚持“放、管、服”的有机融合,实现放得活,管得住,服务得好。二是坚持群众参与,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成为社会治理的关键词。坚持共享治理,就必须坚持治理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无论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还是创新治理模式,拓展方式方法,江苏都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

注重内涵建设。社会治理是慢工出细活,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实打实地干。江苏不追求轰轰烈烈,不搞花架子,沉下心做实事。把人本、服务、共享、创新等要素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从理念更新、体制架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踏踏实实地把社会治理做实做细做精,丰富社会治理的内涵,增添社会治理的韵味。比如,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尊重群众诉求,不搞“面子工程”,注重“里子”建设,让城市有内涵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如此,努力构筑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志愿互助服务和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体系,打好“硬件提升、软件提质、减负增效”组合拳,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注重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不回避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才会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江苏从解决“痛点”入手,瞄准问题去、追着问题走、解决问题回,在破解治理难题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比如,针对土地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等问题,引导城市治理坚持走节约紧凑、绿色发展的路子,统筹“地、水、绿、文、美、产、居”多种要素功能,推动大中小城市特色发展。在社区治理中,针对传统社区建设无人参与、无平台参与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把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把政社互动等工作列为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百项考核指标。在一系列举措的有力推动下,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省创建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县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实践证明,带着问题来、朝着解决问题去的治理策略让全省社会治理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

(执笔:陈 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