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与实施策略(2)

刘群:“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与实施策略(2)

“一带一路”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跨洲际的国际合作工程,它的出台和实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是历史再次赋予我们的难得机遇。

从“天时”上看,“一带一路”提出的时间,恰逢中国发展转型期与国际格局调整期相契合的时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资本积累基本完成,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动力不足。世界经济亟须新的增长点,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若干瓶颈。“一带一路”的实施,将推动相关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从“地利”上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跃升,但是东西部差距仍然很大。进一步发展亟须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平衡发展。“一带一路”特别是“一带”的推进,将带来中国对外开放地域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促进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开发,使东西部地区共同承担对外开放的重任。从国际上看,在欧亚大陆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极不平衡,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区域合作各方可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从“人和”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同域内外许多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 的“一带一路”理念,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受到沿线国家人民的支持和欢迎。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已难以为继;二是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发展势头好,但是产业能力弱、资本短缺,经济发展面临瓶颈。这两大矛盾,恰好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能过剩形成对冲。以互联互通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战略,既为沿线相关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我国释放优势产能找到了途径。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路线图,其着眼点是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一带一路”涉及亚、欧、非三大洲60多个国家、90多个大中城市,覆盖地区总人口数超过44亿,经济总量高达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比重的63%和29%,这是史无前例的在如此广袤的地理空间进行国际资源的大整合,所形成的大市场将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空间。

一是打造互联互通的全球网络体系。“一带一路”着眼于欧亚大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通过修建和升级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大桥、油气管道、网络将欧亚大陆联通。互联互通将加速全球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的流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地缘政治不再仅仅由传统的疆界所限制,未来经济发展将是由跨全球基础设施、密切连接的洲际贸易走廊、跨国供应链所决定。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隧道、每一条铁路和每一根油气管道都会改变沿途所经过国家的功能定位,新的能源网络和交通要道将使沿途国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一带一路”将成为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印度洋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现代化推动者。

二是拓展经济持续增长的国际空间。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增长必须有坚实的大陆作支撑。欧亚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财富总量的60%,化石能源的75%。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海洋是经济合作的通道,而大陆则是资源的依托,陆海呼应,将充分发挥欧亚大陆的陆海复合型地缘优势,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是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规则。现行的国际规则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大国为首制定的,推进私有化、市场化、资本和贸易自由化,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集体跌入发展困境,导致南北地区国家贫富两极分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体制的缺陷不断暴露,建立公正、有序、均衡、包容国际规则的呼声日益强烈。“一带一路”的推进将是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通过打造共同利益,减缓地区冲突,推进世界和平,致力于形成一个让更多的国家积极参与的多极世界秩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