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迎来破局(2)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迎来破局(2)

告别“同质化”走向“差异化”

5月5日,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发布消息:截至目前,渤海新区累计承接京津项目218个、总投资2077亿元。这一成绩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2015年起,沧州渤海新区在国内首开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为入园企业保留“北京身份”。解决了“身份难题”,当年即有21家北京生物医药企业组团签约落户渤海新区。

“提升京津冀区域人才竞争力,关键是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活人才发展活力。”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田庚说,“下好人才这步协同发展的‘先手棋’,还需要我们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这一基础保障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进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要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布局。要按照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创新创造、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提升的功能布局,找准各自在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发展定位。”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盛茂林表示,天津将发挥好“转换器”和“放大器”作用,努力在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促进协调发展,实现自身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充分利用各自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2016年10月,投资近300亿元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项目(AMOLED)在河北固安新兴产业示范区内开工。该项目负责人张德强表示:“在河北而不是沿海省份落地转化,既可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空间优势,也可方便地调动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这是一条快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此外,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精雕科技、四方继保、北汽现代四工厂、首钢机械、金隅集团等一批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著名企业纷纷与津冀两地签约,将生产基地、中试平台、生产性研发平台设在河北廊坊、保定、承德、张北,以及天津宝坻等地。

“京津冀拥有1940万人才资源,占全国总数的12.3%。京津冀人才一体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没有用好、用活现有人才资源。”吴江认为,“解决人才分布不均衡,关键在于怎么调整人才存量结构,进而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按照协同发展战略,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三地通过错位发展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盛茂林说,“其中最关键的是,京津冀三地要各有特色、相互承接,不能同质化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