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围绕“交互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必然使今天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富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当今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学说流派众多,即便如此,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揭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为历史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有机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前途命运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否则,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由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加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研究,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梳理总结好新探索新实践,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术评价等各环节。具体到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则要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地位,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建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