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杨立华:哲学与时代问题的解决:以北宋道学为核心(8)

张载有一句话我琢磨了好多年:“天地之间……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意思是天地之间没有东西是一样的,因此万物再多,其实就是一物。很简单的道理,这个杯子之所以是杯子,杯子的特性取决于它跟其他物的差别,“我之为我”的本质里面包含了我跟其他所有人的差别,也就是说,我跟其他人的差别包含在我之内,而这个差别是无限多的差别,所以我就等于“我之为我”的本质里面包含了跟无限的万物之间的差别在其中。因此,所有万物的本质其实都包含在我的本质里面,我的本质又包含在你的本质里面,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万物虽多,其实一物。”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了,这里涉及了哲学里面特别关键的问题,就是有限无限的问题,同一差异的问题。有之为有源自于分别,有肯定就有否定,就是有分别。如果这个世界有开端,有之前是什么?如果有之前还是有,那么这个世界还有开端吗?所以有之前必须是无。《老子》第40章,“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很有意思,在中国哲学道家的传统中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完全虚无的阶段,然后再由完全虚无的阶段过渡到有的阶段,所以这个世界就成了有开端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有是2,是有分别的;无是1(中国哲学里面无不是0,而是1,0是印度观念,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印度传到阿拉伯,最后传到欧洲的)。中国人讲“无”是无分别,没有分别就叫“无”,没有分别是1。张载在一段非常简洁的话里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1过渡到2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也就是说,从无分别状态过渡到有分别状态是完全不可能的,逻辑上都不成立。既然无分别状态是可以保持的,那么无分别状态当中有没有分别的要素和力量?没有。因为如果无分别状态中有分别的要素和力量,它就会直接体现为有分别,就不再是无,不再是无分别,而是有分别。

当然有人会说,是不是有一种分别的力量在平衡这种分别的力量,于是暂时达到某种平衡的状态。那么你想想,都有了分别的力量和平衡分别的力量,请问是有分别还是没有分别?当然是有分别。从无分别的1过渡到有分别的2,这在逻辑上不能成立,所以只要是有分别的状态之前就永远处在分别的状态,而不可能是无分别状态。我们现在处在有分别还是没分别的状态?你如果说是没分别状态,我也只能对你无语了。这是世界没有开端,没有开端就没有终结。

梦的问题也是如此。你在梦中是在分别状态还是无分别状态?如果是无分别状态说明你那时候连梦都没做。你在梦中是有变化还是没变化?生时有的变化的世界,无论是在醒着还是在梦中都是贯通的。这个世界最根本的原理在《易传》里讲得非常清楚,就是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庄子也是这个结论,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这个“易”字包含三层意思:变易、简易、不易。我把这三层意思加在一起,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出来了:只有变易是不易的,也就是说,只有变化本身是不改变的。关键是你怎么理解变化。中国哲学把变化理解为日新的、生生不已的永恒创造。世界无始无终,永远处在生生变化的状态,这个证明本身已经能够帮我们部分地解决人生意义的问题。

佛教中国化里面有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章《物不迁论》,作者叫僧肇,结尾的那段话讲:“是以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果以功业不可朽故也。”这个“功业不可朽”讲的就是作用不灭。当我说到这儿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不朽对于你来说变得真实了吗?

由于世界是无始无终的,不管你做过什么,你的影响会无限延伸下去,你的作用会凝结在后来的世界的作用和发展当中,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朽吗?因此,人们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我来说,或者从儒家的道理来说,人生的意义应该这么来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活着的时候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死了以后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