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牵住改革的“牛鼻子”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改革攻坚已到“深水区”,如何夺隘闯关?北京的做法是不等不靠不拖,加快推进,率先突破。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选择。”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等突破关键关口、破解重要难题方面,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扑下身子抓改革、抓落实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眼睛向下、脚步为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头挑重担、啃硬骨头,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难而回避。
疏解要舍得扔“白菜帮子”,精选菜心,腾笼换鸟,调整结构,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有“舍”才有“得”。截至今年6月,北京已累计停产建材、造纸、纺织等一般制造业企业1624家;核心区禁止新建和扩建高等学校、大型医院;调整疏解392家商品交易市场,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数量1.64万件。此外,北京改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短板,整治背街小巷环境、配置教育医疗资源、补充完善群众生活服务设施、城市修补与街区生态重塑等,完成718项疏堵工程,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1%。
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带动下,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3年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态势,多年来困扰北京的人口过多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3年来,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近7%,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