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援:弘扬传统,开拓未来(8)

——解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历史发展来看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现代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当代价值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和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请看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任大援为我们做精彩解答!

还有敬德修业、为学术的理想,敢于献身的志士仁人,比如汉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明代的李时珍,明代史学家谈迁,还有顾炎武,这些人们都把它叫做“学术气节”。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就提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什么叫“亡国”?因为刚好是明清的顶格之际,由明朝到清朝,他说一朝一代的变化叫“亡国”,亡国是一个正常的变化,如果亡天下就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什么叫“亡天下”呢?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灭亡了,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朝代的更迭是一个自然的事情,而文化如果衰亡、灭亡了是一个最可怕的事情。所以,这些学者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了自己学术的理想和志向,也有一种献身的精神。这种献身精神怎么来的呢?也是养气立志的结果,叫做“学术气节”。

中国古代的儒家,要求每一个人要成为君子,要通过“养气立志”这项道德实践,来完善君子人。所以在古代强调君子,强调气节。但是在现代社会,“君子”和“气节”这样的概似乎用得不是太多,但是我们如果读一读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就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必要的时候对于多数共产党员来说,是被视为当然的事情, 这不是由于他们的个人的革命狂热或沽名钓誉,而是由于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了解和高度自觉。除了这种最伟大、最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以外,在阶级社会中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更崇高的道德了。”所以,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用了古代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还使用了像“慎独”“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了在现代社会每个人(当然这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的道德自觉。

实际上,在中国社会,在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的中国社会,我们更应该强调道德自觉,也就是费孝通老先生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富了以后怎么办?费孝通早年志在富民,富了以后怎么办?一定要追求道德的自觉。毛泽东同志也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国古代强调的道德自觉、伦理本位,可以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家园,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比如伦理的实践,我们可以转化为热爱家庭、关心社会,提升社会的责任意识;古人效法天地自然的情感实践,我们可以转化为关爱自然,用天人和谐的心态提升人生道德境界;古代的“修身”也可以转化为苛己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这些都可以进行现代化的转化,用这些思想资源为我们建设民族的精神家园来服务。所以,在古代文化中发掘的这些资源,当然以上只是我举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类似的资源,它们都可以为现代社会所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