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朴民:《孙子兵法》与兵家智慧(9)

摘要:《孙子兵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从中我们又能学习到什么?它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对现今社会有何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孙子兵法》权威研究专家黄朴民为您一一揭晓答案。

(五)常和变的关系

所谓“常”是经受过长期战争的洗礼,在战争中提出的基本的、相对稳定的一般战争原则,孙子很推崇军事的一般原则。孙子讲到“用兵八戒”,坚持一般原则,要不就会乱变。同时,《孙子兵法》更强调灵活性,要“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敌情来变化自己的战术,不要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实际上就是说,要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统一,这都是孙子所重点强调的。灵活运用《孙子兵法》并创造了奇迹的有曹操,韩信;用不好《孙子兵法》的人也有,比如马谡,人家叫他不要在山上聚兵,但他说,“《孙子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人家说山上没水源,敌人一包围就陷于死地,但他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确实都是《孙子兵法》的内容,但他没想到对手是谁,敌人是怎样的军队,结果失败了。表面上看,马谡遵循了兵法,实际上他违背了兵法真正的核心精神。兵法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根据时代前进发展的。

关于常和变的关系,我还有几点感想。

第一,稳定和变化统一。这条我觉得相当重要,我们现在人人都追求变化,追求变革,追求发展。中国人穷怕了,有机会就要往前走,但不要忘掉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沉淀,没有一定的稳定,就谈不上发展和变化。我《孙子兵法》搞了30年也没有多少创新,“兵者,国之大事”,人家翻译肯定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我也只能这样翻译,我要翻译成“战争是国家的小事”,创新是创新了,但是错了。我们现在天天讲创新,出了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有人就考证了,说西门庆不是坏蛋,是一个君子。你不能这么“创新”。还有人更搞笑,说武大郎不应该1.57米,应该是1.75米。为什么?无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里面,没听说武松和武大郎是同父异母,既然是同父同母,从遗传学上来看,武松长到1.85米,他哥哥也不会低于1.75米。你说,创新变成这样的话,创新就走到死胡同里面了。

《孙子兵法》强调稳定,对我们是有启发的。《周易》有个革卦,革卦就强调变革、发展、变化,但是,《周易》还有一个鼎卦,鼎卦强调是稳定、沉淀、积累,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现在,一些人认为保守不好,但是,你看英国还有保守党,保守意味着坚守,坚守自己的文化,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坚守那些正确的社会制度,坚守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当然是对的。

第二,不要单向性思维,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有的人和个别利益群体捆绑在一起,讲的话缺乏公信力,专家成“砖家”了。为什么,他讲的话都不是人话。明明中国的房价、北京的房价已经很贵了,他跳出来说了,这个房价上涨是市场调控的结果,中国的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这是不是人话,年轻人看到这个话恨得不行。为什么,他跟几个特定的利益集团捆绑在一起,他是这些公司的董事,或者是顾问,坐地分赃,他就不公正嘛。

第三,尊重传统和开拓创新统一。传统要不要尊重?当然要尊重。传统是要尊重,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家也要明白,传统也是一种包袱。我历史学得太多了,时间太长了,所以,碰到任何事情的话,我都要到历史的仓库里面转一圈,这一圈转下来,现实情况又变化了,又用不上了。现在我们要弘扬国学,但要注意,不要走火入魔了,让6、7岁的小孩子戴一个瓜皮帽,穿一个小马褂在那里摇头晃脑念三字经,那不是进步,而是倒退。现在的国学是面向世界的国学,必须跟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结合起来,绝对不能抱残守缺。

美国只有新教伦理文明,它的国家历史只有200多年,它反而能够轻装上阵,可以走得更轻松,更有开拓性。我们在珍惜传统的同时,也要看到传统的负面因素,任何事物的好和坏都不是绝对的,《孙子兵法》本身也不是绝对的。千万不要把《孙子兵法》不加区别地运用到人际关系、企业管理里面去。

任何文化、经典、智慧的价值都是中性的,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坏。我不大赞成我们经常讲的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没有什么精华,也没有什么糟粕。从这个角度看是精华,换一个角度是糟粕,今天是精华,明天可能就是糟粕。《孙子兵法》用来对付敌人永远是可以的,可以达到战略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孙子兵法》要用于其他方面的时候,你一定有所进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希望大家能真正学到《孙子兵法》的灵魂,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更开阔的视野,用更灵活的手段,在人生的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主动,最后赢得胜利。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