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正能量】五十余年的坚守

【身边的正能量】五十余年的坚守

摘要:作为90后, 我不知道墓里的人是谁,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谁,我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像李仲奎爷爷那样,把英烈的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大家好,我叫邸洋,是延庆区四海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儿,我宣讲的题目是《五十余年的坚守》。

在我们镇的南湾村村南,在美丽的桑树、杏树、栗子树中,有一座无名烈士墓,清明节那天,我来到这里,看到了一位佝偻瘦弱的老人,在捡拾着墓地周围的杂物,在为墓旁的鲜花洒水除草,做完这些,老人就久久地跪在碑前,轻轻抚摸着墓碑,还不停地擦眼泪。他是谁?他为什么这样做?当我走进他我才知道他与这座无名墓中的烈士非亲非故,却为他们守墓五十多年,两万个日日夜夜,我被震撼了。

1948年1月12日四海地区发生了著名的南湾战役。国民党暂编第三军第十一师,从永宁出发,向四海一带进发。我冀热察军区独立第二师立即进行歼敌部署,战斗异常惨烈。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战士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足足打了几天几夜,最后我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肉搏战,敌人一个整师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斗有力地配合了我军东北及平津的冬季作战,延庆地区形势也开始好转,而年仅34岁的参谋长和八十多位战士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战斗结束后,部分烈士遗体随亲人回归故里,但是,还有三十多名无名烈士永远地长眠在这里。后来,李仲奎老人就开始为他们守墓,直到今天。

QQ截图20171009155141

李仲奎老人在无名烈士墓前

老人对我说,战役打响的前一年,参加战斗的解放军就驻扎在南湾村,连部就设在他们家。那时,只有10多岁的他,清晰地记得战士抢着帮乡亲们挑水,扫院子,种地,收麦……仲魁老人无不感慨地说:“当时,解放军在村里没少帮村民们做好事,那都是20多岁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啊,一仗下来,他们就全没了。”说到这里,老人的眼圈红了。

邻居韩大姐跟我说:李仲魁老人有个大哥,叫李仲元。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小伙子,人长得也精神,1945年参军,在张家口当兵。1948年的一次战斗后,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从此,杳无音信。每当提起这事,老人总会凝望远方,叹着气说:“大哥对我可好了,可是他在哪啊?我曾经几次去外地打听,大家也帮着打听,最后还是没有消息,每次回来,我都不敢进家门,没法跟爹妈交代,多盼着他能活着回来啊,哪怕是傻了,残了。”老人家还跟我说,同村的一个姑娘早早就跟大哥定了婚约,就等着大哥打完胜仗回家成婚,可是姑娘等啊、盼啊,大哥还是没有回来。

听了这些,我才隐约明白,李仲奎老人为无名烈士守墓,也是在为哥哥守望啊。

十几年前,无名烈士墓有墓无碑,老人便想,应该为烈士们立一块碑,这样即使有一天他不在了,也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埋葬着烈士,让更多的人记住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烈士们。老人的想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2008年清明节,一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墓碑终于矗立在无名烈士墓前。那一刻,李仲魁老人流着泪说:“他们有名了,他们叫革命烈士。”

五十多年来,为无名烈士守墓已经成为老人生活的一部分。2012年冬天,大雪封山,老人连续两个月不能上山,这可把他急坏了。雪还没完全融化,他就一手拄拐,一手扛起铁锨,急着往山上走。边走边打滑,绊倒了起来再走,一公里的路程,他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连续忙活了3天,老人才把无名烈士墓上的积雪、杂草清除完。 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与情怀如滔滔江水,绵绵青山挡不住,扯不断。

在交谈的最后,我问老人:“好几十年过去了,您还一直坚持为烈士扫墓,为什么呢?”老人朴实地说:“用我们的老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好了,但是得记住这好日子是从哪儿来呀。”

如今,八十一岁的李仲魁老人患有心脏病,已步履蹒跚,望着那沧桑的脸颊,听着英烈的故事和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为烈士守墓的故事,我一次一次地被震撼,作为90后, 我不知道墓里的人是谁,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谁,我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像李仲奎爷爷那样,把英烈的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