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一:《牡丹亭》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力

摘要:作为经典中的经典,《牡丹亭》这本传奇剧不但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和剧坛,而且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有着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享受价值。《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同时表达了汤显祖粉碎宋明理学枷锁、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搜狗截图17年10月27日1350_37

宁宗一 原天津古典小说戏曲研究会创会会长

点击观看视频

汤显祖曾经真诚自白:“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这四梦是什么呢?指的是“临川四梦”,即汤显祖的著作:《南柯记》《邯郸记》《紫衩记》及《牡丹亭》,四部作品均直接或间接的取材自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其中,“南柯”的原型是《南柯太守传》,“邯郸”的原型是《枕中记》,“紫衩”是《紫箫记》的丰富和改编。汤显祖真诚坦率地说“得意处唯在牡丹”,事实也完全证明了他对自身作品的判断,《牡丹亭》这本传奇剧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和剧坛。

明代的沈德符在《顾曲杂言》里称“《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众所周知,《西厢记》是天下夺魁的好戏曲,能令《西厢记》减价,足见《牡丹亭》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冯小青,内心饱受着爱情婚姻的压抑,读罢《牡丹亭》,专门写了一首《读牡丹亭绝句》来描述她内心的动容:“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最有意味的是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林黛玉来写读《牡丹亭》的感受。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游园途中偶然从悠扬的笛韵中听到了《牡丹亭》的曲子。在描述林黛玉的反应时,曹雪芹用了“竟然心动神摇、如醉如痴”这样的语句。一个青春期的小女孩,听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以后“如醉如痴、心动神摇”,曹雪芹这位小说巨擘以一种特殊的审美形式及传达方式写出了在黑暗王国之中开始觉醒了的具有强烈的心灵自由向往的少女特有的感应。《西厢记》和《牡丹亭》对于青春期的少女们具有强大的撼动心灵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林黛玉在莺莺和杜丽娘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心灵投影,这是一种情愫的沟通。时隔三个多世纪,今天的女孩子再读《牡丹亭》,恐怕不会有林黛玉那样撼魂动魄的感受了。

回归文本,从关目看《牡丹亭》的精神内核。《牡丹亭》有许多别称,比如《还魂记》(也称作《还魂梦》)、《牡丹亭梦》等,最常用的是《牡丹亭》和《还魂记》。

严格来说,《牡丹亭》这部传奇剧的题材渊源有自,它吸取了明代画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框架作为题材、素材,虽然在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改编,但实现了一次真正的、崭新的审美超越。《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牡丹亭》的关目(戏曲中称情节为关目)与其类似,非常简单。大致情节是福建南安郡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正值青春期,在梦中见到了一个少年书生柳梦梅,自此以后杜丽娘为相思所苦,竟然伤情而死(害了相思病,见不到心上人伤心致死)。传奇之所以被称之为传奇正在于它包含的那些惊人的巧合。柳梦梅也梦见过杜丽娘,并且捡到过杜丽娘的画像,也早已钟情于她。三年以后,柳梦梅到临安去复试,恰巧经过埋葬杜丽娘的地方。杜丽娘的鬼魂出现,与柳梦梅结合并得到了再生,两人结为夫妇。尽管木已成舟,但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得知这件事情以后坚决反对女儿的这桩婚事。经过杜丽娘的坚持,再加上柳梦梅高中状元请来皇帝做主,杜宝才肯与女儿和女婿相认。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