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一:《牡丹亭》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力(2)

摘要:作为经典中的经典,《牡丹亭》这本传奇剧不但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和剧坛,而且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有着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享受价值。《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同时表达了汤显祖粉碎宋明理学枷锁、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单从情节来看,这是一出典型的才子佳人戏,在现在的我们看来甚至有些俗套,然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给予了“才子佳人信有之、状元及第大团圆”的俗套子以真正的审美超越。剧作中展示了一朵美丽的爱情之花,但它却生长在一个完全不适合、不允许它生长的土壤中,既不合时宜,也不合地宜。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牡丹亭》的主题。首先,汤显祖描绘爱情,歌颂青春之美;其次,更加重点的着意之处则是要抨击摧残爱、摧残青春的封建礼教。封建礼教对人,特别是对青年男女的迫害不同于政治迫害,而是一种精神迫害,看似无形、不见血污,但无所不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酿成了无数悲剧。比如《孔雀东南飞》中描绘的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人已经结为夫妻,最终仍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分离,双双殉情。在当时,封建礼教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一种理学的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渗透到了青年男女的心灵世界里,其残忍、其酷烈,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到的。

我们可以想见,来自杜丽娘这样一个处在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少女的反抗,必然是拖带并晃动着封建礼教的精神镣铐的,这种沉重的精神镣铐一直束缚着像杜丽娘一样的青春少男少女。杜丽娘在不合时宜、不允许生长自由爱情的土壤之中萌生了爱情,这种正常人在非人境遇中的自然而又合理的向往与渴求,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既定传统观念的一种反驳、一种蔑视,它表明了青年男女的生命精神和人性之光。或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它很浅显,但在当时它所显示出来的人性之广、人性之美,使其具有了一种精神号召的作用。特别是在随意埋葬、扼杀真正最美的东西的时代,《牡丹亭》的号召力更是大到不可估量。建议大家观看《寻梦》这一折戏,《寻梦》里有支曲子叫《江儿水》,里面有句唱词是这样说的“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翻译成白话就是“如果要爱就爱,要生就生,要死就死。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可尤怨的呢?没什么可尤怨的。”今天我们或许会认为这是任性,但在当时这是一种对心灵自由的表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少女的主体意识,把生死置之度外,能够追求自由就毫无怨尤。杜丽娘从心灵深处发出憧憬自由生活的呼喊,可谓深沉有力,与此同时,我们又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少女内心深处的凄楚和哀怨,这全是来自当时社会的压抑,那不自由自主的世界给杜丽娘的内心投下了暗影。汤显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戏曲家,他以呼唤情来表示对这种违反人性的所谓的理的彻底否定。明初,程朱理学(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被封为统治思想,《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中载有程颐说过的一句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显然是有悖人性的。汤显祖的《牡丹亭》用动人的情感对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提出了质疑,对违反人性的理予以了否定。

接下来我们再看《牡丹亭》里经典中的经典,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折——《惊梦》。《惊梦》里有一首关键曲叫《醉扶归》,它里面有一句话,唱得是“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讲到这里不禁想起早先看白先勇表演,他唱到此处时也是十分令人感动的。这句唱词是全剧的关键,不仅是杜丽娘的心灵自白,更是汤显祖的心灵自白。何谓天然?天然即自然,是自由、是人性。杜丽娘用天然这个词表示她一生的追求,来反衬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道德伦理是如何违反天然、扼杀人性、限制自由的。读《牡丹亭》,把握住这个关键,基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