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刚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室副主任
一、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这个问题从两个层面谈:第一个层面,以十九大报告中的两个关键词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个关键词——新时代。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高频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新时代指的是中国已经迈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什么?这里有三个意味着: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新时代的理解,必须放在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实现历史使命视野中来领会。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我们有了信念,有了初心,有了使命担当,就必须要踏实践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有五个层面的界定:
第一,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围绕新的社会矛盾有新的思路和举措,尤其是新时代要有新文化的引领,新文化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具体深入的阐释,并且被写入党章。写入党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以文化来凝聚人心、来解决社会矛盾。因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有文化的支撑,尤其是需要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来展示新时代的风采和新时代的精神!
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我们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强起来的“强”,不仅是硬实力的表现,更是软实力的发挥。这个“强”要有精神上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要有文化自信、道德感召。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就是由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转向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这就需要提供极为丰富的文化产品,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如何满足?这就需要文化产业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先导作用。
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毛泽东为什么人的问题到邓小平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追问,直至我们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了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