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跟其他世界大国不一样,我们走的是一条文明性崛起的道路,这种模式超越了此前历史上“国强必霸”的旧式逻辑,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世界意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结合国情和实际。这样,我国的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才能有明晰的目标和清楚的定位。文化产业的发展显现于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和消费,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要落实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诉求上。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它体现了我们党的深刻用意,要通过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所以新时代文化产业有新的目标指向,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实现有效供给,需要文化产业有创新意识。所以,要把创新贯穿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才能不断丰富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还要在体制上、机制上有创新意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以此增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主导文化形态之一。
目前的文化领域以及文化发展产业领域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具有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十分短缺。这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以及对文化享受的质量。只有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兴盛才能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增强每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才能使文化自信发自内心的洋溢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因此,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什么是文化自信?普遍意义上是指一个成熟的民族或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在日常生活中被积极践行,其核心是价值观自信,由此对其文化的生命力饱含坚定的信念。正是文化自信促使我们从心理上、精神上深化了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而从心悦诚服地去自愿认同。说到底,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成为四个自信的灵魂?实际上是有价值指向的意味。
第二个层面,文化自信得到不断彰显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口号,在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文化自信一定要有明确的支撑力量。这个支撑力量就是文化产业。谈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强力支撑,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保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随着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作为产业越来越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高位态、增强世界影响力,成为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急迫的难题。实践经验表明,文化产业越繁荣,成果越丰富,国人的文化自信就越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