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产业形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这是文化产业与其他物质性产业的根本不同之处。它的特殊性体现在文化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文化产业恰恰是通过精神文化的消费,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文化产品和服务也是价值传播的有效载体。阅读文学作品、看报刊、看电影、上网娱乐,无不与内容消费相关联。所以,文化产品的火爆、全球的追捧,就是文化自信得到不断彰显的体现。
正是基于对文化本性的深刻领会,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基于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文化自信,我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写入党章,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所指,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满怀豪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二、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第二个大问题分五个小问题讲:
(一)在全球视野中洞察文化产业发展势态;
(二)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担负起时代使命;
(三)文化产业发展要在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中使文化自信得到彰显;
(四)文化产业要在实现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需求中使文化自信得到彰显;
(五)文化产业要在不断彰显价值观自信中提供坚实的支撑。
(一)在全球视野中洞察文化产业发展势态。中国迈入了强起来的时代,强起来的时代使中国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央。在此语境下,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21世纪以来有个全球性现象,就是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显现于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已成为财富创造的重要方式和经济活动的核心;文化产业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家政要的高度倚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文化产业是当今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式,所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比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已借助先发优势占据文化产业全球分工和贸易的优势地位。它们正利用这些优势引领国际经济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
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还是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发达国家正是依靠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强势的文化产业支撑力,将其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宗教信仰不断向全世界传播扩散,成为操控全球话语权屡试不爽的制胜法宝。从全球视野来看,各个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在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后,才迎来了文化产业的空前繁荣。
十八大以来这五年,中国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这五年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予以了充分肯定。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这是从总体上作出了全面的肯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