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新概念、新范畴,应如何理解、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做好哪些工作、应对哪些挑战?本刊特约几位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编者
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球舞台上有强大竞争力
主持人: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报告第五部分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具体规划。应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
王东京:研读十九大报告,我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经济体系,是指由“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协调体系、开放体系、体制机制”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包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主持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哪些特征?
陈剑: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经济体系,并充分体现其时代性。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效益的经济增长。经济保持中速增长(5%左右)或适度增长,增长更多体现在经济发展质量,体现在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上。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提升整个社会效率。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产业结构上,应当符合三次产业运行规律。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至少超过65%以上;在三次产业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应当超过70%以上;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科技、文化创意、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地位日益重要。
三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企业生产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当是质量持续上升,科技含量持续增加的,要体现低碳、高科技、绿色、生态等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
四是全球性特征显著。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深度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其企业组织、产品与服务也一定具有全球性、跨国际的特征,很难说哪一件产品完全是由哪一国生产。
五是诚信是社会的普遍遵循。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体现法治经济的外在形式是契约的履行,和对诚信原则的遵循。
六是地区之间平衡发展。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流动更为有效,跨地区的转移和互助机制逐步成型,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较为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人均GDP指标不应当差距过大。也就是说,共享发展必然带来区域之间的相对平衡发展。
七是竞争力水平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经济在全球舞台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在一些领域扮演全球引领者的角色。而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经济,应当是法治经济、扎实的市场经济基础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综合体现。
主持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何重大意义?
蔡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三大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其次,它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再次,它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