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

五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

跨越“三大关口”,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用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跨越关口”,一个是“攻关期”。怎么理解“跨越”和“攻关”?

王一鸣:经过多年调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必须看到,受深层次体制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风险尚未根本消除,产品和服务质量短板仍然突出,原有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亟须跨越“三大关口”。

首先,依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转变。随着部分传统产业产能接近或达到上限规模,再简单沿用老办法扩大投资需求,不仅投资效率会下降,债务杠杆会攀升,还将增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也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

其次,依靠工业产能增量扩能形成的经济结构必须加快调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2010年以来,随着部分传统产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工业增速持续回落,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在工业内部,钢铁、煤炭、建材、有色、石化、电力等行业渐次达到或超过峰值。再像过去那样依靠“铺摊子”扩大制造业产能推动经济增长,势必将加剧重复生产和产能过剩,扭曲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

再次,依靠资源和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形成的增长动力必须加快转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生产要素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幅下降,土地供给日趋紧张,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开始减弱,继续依靠大规模增加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已经越来越困难,必须加快推动增长动力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

主持人:这个“攻关期”有无明确时间表?

蔡昉:十九大报告没有明确给出攻关期和跨越关口的时间表。我理解,这个攻关期并不长,只有3年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延长,但是真正的时间窗口就是今后3年,只有在这3年里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我们才可能开启新征程。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蔡昉: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见,2020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此跨越关口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工作不仅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