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4)

(二)重点防范“灰犀牛”风险

第一只“灰犀牛”是企业部门杠杆率问题。企业部门杠杆率在2015年已经达到了将近160%的占比。2016年之后,我们看到,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产能过剩的一些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上游的煤炭、钢铁等行业,价格回暖,企业盈利状况也迅速改善,企业杠杆率也有一定下降。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迹象。但是,企业部门杠杆率绝对水平仍然比较高。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杠杆率都很高。通常,中小企业更多面临的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所以,我们讲的企业部门去杠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尤其不是对中小企业,更多的应该把重点放在国有企业去杠杆上。所以,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这涉及到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怎么样推进。

十九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大家注意,这些内容只在最后一句话提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其他则是国有资产、国有经济、国有资本。总结这一段表述,我们有一组数字:提到国有资产3次,提到国有资本2次,提到国有经济1次,提到国有企业1次。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更多的侧重点是放在管资本管资产上,这与国有企业去杠杆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简单的展开一下。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有的观察一些经济指标,就说出现了“国退民进”的情况或者“国进民退”的情况。不管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都是零和游戏。但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着眼点不是放在企业这个有形的架构上,而是放在资产、资本上。十九大报告提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就是说国有资本做大做强,与民营资本做大做强是不矛盾的,不再是“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问题,很可能出现一种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赢的状态,也就是“国进民进”的双赢状态。通过国有资本做强,而不是国有企业做强来实现双赢。这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实现双赢的第一个角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的国有企业的眼光不是局限于国内,而是要把眼光放到全球市场上,要做成世界一流的企业。这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实现双赢的第二个角度。如果国有企业能够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那么中国国有企业的上下游带动的上千家供应商,包括很多民营企业,也能够获益,能够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全球分工网络中。

从十九大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国有资产、国有经济的表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国进民进”的双赢思路。从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国有企业如何去杠杆。国有企业如果能够做到优化资源配置,国有资本投资回报率增强,那么去杠杆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第二只“灰犀牛”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十九大报告与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对这个问题反复强调。十九大报告中的表述是这样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地方政府债务会不会演化成一个新的“灰犀牛”呢?对此,国外一些信用评级机构有一些悲观。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据作出有力的 回答。我们对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不仅仅要看他欠了多少钱,有多少负债,还要看他有多少资产。中国政府持有的资产财力比较雄厚。我们借的钱是用于建设基础设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公布了一组数据。从资产负债表来看,2013年中央政府总体负债10万亿,但对应的总资产是25万亿,总资产是负债的2.5倍,或者资产负债率只有40%。而地方政府2013年总负债是30万亿,但总资产超过了100万亿,资产负债率只有30%。所以,地方政府债务的严重程度被夸大了,而且我们有足量的资产在背后作为支撑。

最后一只“灰犀牛”是房地产市场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一次强调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资金涌入了房地产市场?这本质上是一个资产荒。首先,资本账户是管制的,所以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的投资大部分都集聚在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投资选择又非常少。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化解房地产泡沫:一方面,要通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在金融市场实施稳健监管。另一方面,要做实做强做好实体经济,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在实体经济投资汇报率高的情况下,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向制造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这个时候居民部门投资行为就会更加健康、更加理性。

我们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化解房地产泡沫,化解其他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供给侧改革有一个新的阐述,我们可以概括为“供给侧改革2.0”。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观点概括出来就是“三去一降一补”,主要做减法。在十九大报告中,“三去一降一补”是作为内容之一被提出来。但我们看到十九报告对供给侧改革作了一个加法增量的表述。首先报告提到“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我们应该深有体会,在产能过剩的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老百姓面临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都是供给质量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数量上的问题。所以,我们不是在数量上做加法,而是在质量上做加法,这是一个大的方向。然后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展开,从行业来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这三个角度做加法推动供给侧改革。最后,从劳动者和企业家来强调供给侧改革。一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二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涉及到三个产业,两类主体,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2.0”,通过做加法来推动整个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上升,让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形成良好互动。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的资金投向就有更多的选择,房地产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到“住”的属性上来,而不是“炒”的属性。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