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高敬一说自己是汇通祠业余讲解员兼摄影师(3)

65岁的高敬一说自己是汇通祠业余讲解员兼摄影师(3)

——“我要用图片记录下汇通祠”

摘要:汇通祠作为什刹海乃至大运河沿线的地标建筑是当之无愧的。从园林学和建筑学的角度来说,通常人们的习惯是“祠在闹市”,而汇通祠本身在土山上,四面环水,落成时周围的环境十分静谧,这一点值得现在的学者去进一步探究。

一种传承

汇通祠承载的不只是郭守敬

清华大学教授 屈祖明

汇通祠作为什刹海乃至大运河沿线的地标建筑是当之无愧的。从园林学和建筑学的角度来说,通常人们的习惯是“祠在闹市”,而汇通祠本身在土山上,四面环水,落成时周围的环境十分静谧,这一点值得现在的学者去进一步探究。

既然是郭守敬纪念馆,那么郭守敬元素自然而然就是汇通祠的一大亮点。郭守敬的贡献很大,他解决了水利问题,从昌平把水引到玉泉山一带,再由玉泉山脚经高梁河进入城内,解决了大都的用水困难。可以说,解决了用水问题,大都城才建立起来,比原来的旧城大了许多。大都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是罕见的,郭守敬的功绩可见一斑。

这里不单单是进水口、郭守敬纪念馆,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什刹海研究会开会、研讨的场所,曾经汇聚过单士元等诸多文化、文学、建筑方面的名家。由此可见,汇通祠承载的并不单单是郭守敬和大运河,学者们在此会聚,研讨的历史同样具备挖掘和探究的价值。从景区整体架构来看,位于土山之上的汇通祠也是到此游览的游客们不应该错过的一个景点,是什刹海静文化的有形代表。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