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存海:中国外交新思想对拉美的实践和政策形成(2)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增强了对拉美国家的外交吸引力。当前,中国和拉美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双方完全可以利用现在的战略机遇期,以战略互信为基础,加强理解和沟通,推进合作、换挡升级,最终使得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乘风远航,行稳致远。

事实上,中国与拉美不仅是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政治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命运共同体。特别在全球治理领域,比如全球气侯变化、全球减贫。基于这些原因,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拉美国家领导人的时候,共同宣布要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关系,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对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一个新的定位,也就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是什么?就是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在新的目标框架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倡议。这些倡议后期都正式写进了文件。

“搭台唱戏”,合作共赢。中国最初和拉美发展国家关系,主要是在五六十年代起于政治,也就是说基于革命的友谊。但是从80年代后期,中国同拉美发展国家关系主要的立足点是发展双方的经济,也就是说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拉关系发展的引擎,也是中拉关系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同拉美的经贸合作大多是双边的、零散的,既缺乏多边合作,也缺乏机制化、自动化的平台。

十八大以来,中国对拉美的布局开始有了整体合作的理念,通过搭建平台谋求整体合作,实现互利共盈,这也是中拉合作整体机制的重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中拉论坛和其他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就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推进而言,拉美地区建立以中国为一方、以拉美地区为一方的整体合作机制,在整个的中国外交布局里为中国的外交布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中拉论坛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双方的共同需求而快速搭建起来的。这也是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的重要成果。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通过了《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也就是通常简称的中拉论坛。在次年1月份,也就是2015年1月8日到9日,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标志着论坛的正式启动。这次会议非常成功,会后发布了《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简称《北京宣言》)和《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这使得中国与拉美的合作可期可望。

当然,中拉论坛的意义还不仅在于此,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中拉论坛是一种整体合作的机制性的安排,它是一种机制性的合作平台,拥有一系列的机制安排。中拉论坛是一个大的框架,在下面它有很多的分支机构和分支的机制性安排。比如中拉论坛定位为由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外交部牵头的政府间合作平台,包括部长级会议、“四驾马车”外长对话、国家协调员会议、司局级磋商。另外按照领域,有八个专业的分论坛。比如中拉农业部长论坛、中拉科技创新论坛、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智库交流论坛、中拉青年政治家论坛、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还有中拉民间论坛以及中拉政党论坛。这些分论坛由不同的部委和机构同拉美国家对等的机构进行合作来轮流开办。

中拉论坛及其相关的合作机制安排,对于中拉关系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拉美是由33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它们之间虽然有着文化、制度方面的共同性,但是同样也有着复杂的内部差异。比如不同的国家之间语言可有一些差异。甚至西班牙语国家内部也有一些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但是中国梦和拉美梦在共同发展这个方面是有着共同的基础,因此通过中拉论坛及其下面的专业性论坛这些机制性的安排,为中拉合作提供了一个主要的机制与平台。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其他的倡议和合作机制。比如两洋铁路、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等。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的时候,首先提出了两洋铁路,并且得到了巴西和秘鲁的积极响应。拉美国家整体基础设施还是非常缺乏的,他们主要的设施是高等级公路和支线飞机。事实上,在铁路方面是非常欠缺的。他们一直想联通各个国家,形成一种整体的对外合作局面。

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和秘鲁的时候,三方签署了《两洋铁路项目可行性基础研究的谅解备忘录》,并随后正式启动这个可行性研究。目前这个研究还在继续推进中。

还有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这个基金是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的时候,在这巴工商峰会上倡议宣布设立的。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开发银行设立,首期规模是100亿美元。它的理念是服务于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推进中拉产能合作,秉承商业化运营,互利共盈、开放包容,重点的投资领域是拉美的制造业、高新技术、农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和金融合作等领域。

在这之前,中国同拉美合作还有一个机制性的安排,就是中拉合作基金。这个基金更早一点,后来纳入了中拉整体合作的机制性安排,是2012年6月,温家宝同志在联合国拉美经委会上的讲话提出的。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的时候,宣布全面启动中拉合作基金,并且出资50亿美元作为首期。2016年1月12日,中拉合作基金也正式投入运营,总规模也从50亿扩大到100亿美元。投资领域和中拉产能合作基金有很多的交叉地方,比如重点投资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制造业、科技、信息。这实际上和中拉“1+3+6”合作新框架实际上是一致的。

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是刚才提到五位一体的中拉关系新格局的重要组成单元。当然这样一个在拉美推进中拉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新亮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并以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软支撑。其主要表现在高度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加强对外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大力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最大程度的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关于民心相通,关于人文外交的思想,首先体现于2014年3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他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